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新一代微型能量收集技术登场 加快无电池使用步入实际

2021-04-26 ryder

21ic讯桥梁的安全监控、零瓦待机、智能照明控制……等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范畴,今天,它们都将和一个概念——微型能量收集(EnergyHarvesting)技术联系在一起。微型能量收集技术虽然今朝还没有得到大规模商用,但在刚刚开幕的第十二届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富士通半导体的展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微型能量收集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技术冲破,这为讨论已久的无电池、半永久续航使用的广泛普及奠定了基础。


图1.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富士通半导体展示新一代节能环保技术。


富士通半导体此次重点展示了其最新推出的在微光条件下也可以实现97%转换效率的光环境发电pMIC,并且此电源管理IC还可以实现低至0.35V的超低电压启动。这些技术上的冲破使得以往处于概念阶段的无电池、半永久使用场景即将成为实际,并且为绿色节能使用供应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市场现状与趋势


事实上,微型能量收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之所以一直没有被真正的广泛使用的最大原由是其能量收集端所能收集到的能量和其实际能够推动的能量消耗端所消耗的能量之间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简单点说就是其收集的能量不够用。可喜的是随着传感器、MCU、RF等器件功耗的不断降低,以及微型能量收集电源管理IC技术的冲破,使得系统能量收支逐渐趋于平衡。富士通半导体市场部高级经理王韵在展会现场解析说。


而据日经Bp社的测算,这类使用的能量收集和能量消耗情况在2010年和2011年阶段的时候已经非常接近,而2011年以后,他们认为微型能量收集技术所能收集的能量已经完全可以用于能量消耗的部分。


另据美国InnovativeResearchandproducts(iRAp)公司的调查显示,到2014年,整个微型能量收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54亿美元。而从2009年开始,其市场一直保持每年73%的高上升率。


英国的IDTechEx公司也曾供应数据:能量收集与能源类相关设备市场规模将由2010年的4.4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6.05亿美元,微型能量收集技术将成为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


将无电池使用变为实际


我们的生活圈中存在各种能量,如光、热、无线电波和振动等,如下图2所示。这些能量以太阳能、电磁、压电等形式输入能量收集电源管理IC(pMIC),用于能量收集。输出功率可以用于传感器、低功耗MCU或存储在存储元件中,如双电层电容和全固态二次电池。


图2.能量收集系统配置。


富士通半导体及合作伙伴们一直在设想有哪些使用办法可以使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能源被收集起来。在展会现场,富士通半导体王韵例举了几种非常有意思的能量收集使用。如下图3所示,这些使用包括:无需钥匙就能打开车门、水管理系统、无电池遥控、自定位系统等。


图3.微型能量收集技术可实现的无电池使用例子。


日常生活中,这些使用倘若使用电池,就要手动更换电池。电池实在是非常便宜,但是很多情况下对基础设施的电池进行更换的费用往往代价昂贵,而且废旧电池属于污染物。那么,此时能量收集办法就是处理办法。


关于微型能量收集的无电池使用(batteryless),富士通半导体关注的紧要范畴之一就是在物联网即所谓的传感器网络(sensornetwork)的使用,帮助这类系统中的传感器节点(sensornode)以及用于通信的RF模块实现半永久的供电。王韵进一步指出。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