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正面对着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
一方面,圆柱电池在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的装机占比继续下降,大批圆柱电池公司已经退出动力市场转战小动力,2020年本土圆柱电池公司动力市场表现都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圆柱电池在国际市场上仍有一席之地,在高端性能车市场的竞争优点较仍旧存在,动力市场仍旧是圆柱电池的紧要阵地。
高工锂电获悉,国内某动力锂电池巨头已经建立圆柱电池开发团队,除了布局两轮车市场外,还有可能是配合欧洲车企做前期开发和匹配。
业内人士认为,2020年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整体表现较为悲观,圆柱公司市场承压分明,但圆柱电池的性价比优点在新能源汽车范畴仍旧有一定的空间。
例如,包括捷豹、雷诺、特斯拉等国际主机厂在其电动皮卡、电动跑车和电动SUV等车型上仍旧采用了圆柱电池,圆柱在高端市场仍有一席之地。
国产圆柱电池市场占比锐减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公布的《动力锂电池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2020年1-七月国内动力锂电池装机电量约22.49GWh,其中圆柱电池装机量约4.15GWh,同比上升48%,占总体的18.5%。
详尽来看,圆柱电池装机电量继续上升紧要原由是受国产特斯拉model3装机拉动,1-七月实现21700电池装机量约3.64GWh,同比上升668%,紧要由LG化学和松下装机配套。
然而,尽管圆柱电池的装机电量和占比都有所提升,但我国本土圆柱电池公司在动力市场的表现却并不乐观。
在4.15GWh的装机电量中,LG化学和松下两家外资品牌合计装机电量约3.58GWh,占总体的86.2%。其中仅LG化学的装机占比就达到了78.6%。
GGII统计数据显示,LG化学和松下分别位列1-七月国内装机电量排名第2和第7,发展势头迅猛。
倘若剔除两家外资电池公司的装机占比,国产圆柱电池前七月在国内动力市场的合计装机电量仅0.57GWh,整体占比已不足15%,全年装机占比或将进一步下降。
这意味着国产圆柱电池在国内动力锂电池市场装机大幅下降,本土圆柱电池公司面对着严峻的生存考验。
详尽来看,1-七月国内圆柱电池装机电量TOP10排名波动较大,装机电池公司数量和装机电量都大幅减少。甚至在疫情最严重的二月份,圆柱电池装机公司锐减至7家。
从装机电量来看,除了LG化学、国轩高科、松下、力神电池四家公司之外,其余电池公司的单月装机电量都比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
从圆柱电池装机型号来看,目前国内圆柱动力锂电池紧要以21700、32135、18650为主。其中仅21700电池装机同比大幅上升,其余型号装机量较去年同期都出现大幅下降。
GGII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七月圆柱动力锂电池18650装机量约0.12GWh,同比下降90%。仅智航新能源18650电池与去年同期相比装机量出现上升之外,其余电池公司的18650装机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圆柱电池尤其是18650电池装机电量大幅下降紧要与终端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电池公司主动转型有关。
2020年,主机厂面对更大的降成本压力,包括A00级等车型都偏向能量密度更高的方形和软包电池以获得更高的续航,导致18650电池在动力市场的使用需求大幅减少。
例如,1-七月销量靠前的欧拉R1、奇瑞eQ1、宝骏E200、宝骏E100等A00级车型都紧要采用了方形和软包电池,仅有北汽EC3、奇瑞eQ1、江淮IEV系列等少部分车型搭载了圆柱电池。
圆柱电池在国内主机厂逐渐“失宠”的紧要原由有:1)传统圆柱电池内阻较大,快充优点不大;2)国产圆柱的一致性比起进口仍有一定差异;3)成组效率比较低。
进军高端市场
值得留意的是,圆柱电池在国际市场上并未被完全否定,尤其是初创车企或海外高端性能车企对圆柱电池的接受度更高。
这是由于初创车企早期采购规模较小,难以获得优质低价软包、方型电芯,而圆柱电池技术成熟且公司众多,适合保障供应链安全并控制成本。
此外,如捷豹、奔驰AMG、保时捷等重视性能的车企,有关加速性能、安全性、车身造型更为看重,而采用全极耳结构的21700电芯,能够保证大倍率放电下的安全性,并且可以降低电池组高度,利于整车动力学设计。
虽然圆柱电池成组效率不高,但品牌溢价可以有效弥补经济型的不足,是目前这类车型的理想选择,因此高品质圆柱电池,在高端性能车范畴仍有望保有一定市场。
目前,包括捷豹、特斯拉、雷诺在内的国际主机厂都在其电动皮卡、电动轿车以及纯电动SUV等车型上采用了圆柱电池。而我国新能源车型也不断升级走向高端范畴,因此将来国产圆柱电池在下游仍将保持一席之地,动力范畴的使用也值得国内优秀圆柱电池公司继续关注。
总体来看,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多位圆柱电池公司高层对高工锂电表示,2020年是圆柱电池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上的使用低位,甚至将来2-3年的市场情况都不乐观,圆柱电池公司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使用市场。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也认为,圆柱电池在动力市场并不会消亡,其高一致性和低成本优点仍能在部分新能源汽车范畴找到适宜的生存空间,圆柱电池公司也不会放弃动力市场。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