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电池的容量下降要怎么样延缓

2021-04-26 ryder

1.金属锂的沉积


金属锂的沉积,一般发生在负极表面。由于一定的原由,锂离子在迁移到负极表面时,部分锂离子没有进入负极活性物质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而是获得电子后沉积在负极表面成为金属锂,并且不再参与后续的循环过程,导致容量下降。


这种情况,一般有几种原由造成:充电超过截止电压;大倍率充电;负极材料不足。过充电或负极材料不足的时候,负极不能容纳从正极迁移过来的锂离子,导致金属锂的沉积发生。大倍率充电时,由于锂离子短时间内到达负极的数量过多,造成堵塞和沉积。


金属锂的沉积,不但会造成循环寿命的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正负极短路,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要处理这个问题,就要合理的正负极材料配比,同时严格限定锂电池的使用条件,戒备超过使用极限的情况。当然,从倍率性能着手,也可以局部改善循环寿命。


2.正极材料的分析


作为正极材料的含锂金属氧化物,虽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依然会不断的分析,出现一些电化学惰性物质(如Co3O4,Mn2O3等)以及一些可燃性气体,破坏了电极间的容量平衡,造成容量的不可逆损失。


这种情况在过充电情况下尤为分明,有时甚至会发生剧烈的分析和气体释放,不但影响电池容量,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


除了严格限定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之外,提高正极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也是降低循环寿命下降速度的可行办法。


3.电极表面的SEI膜


前面讲过,以碳材料为负极的锂电池,在初次循环过程中,电解液会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固态电解质(SEI)膜,不同的负极材料会有一定的差别,但SEI膜的成分紧要由碳酸锂、烷基酯锂、氢氧化锂等组成,当然也有盐的分析产物,另外还有一些聚合物等。


SEI膜的形成过程会消耗电池中的锂离子,并且SEI膜并不是稳定不变的,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的破碎,露出来新的碳表面再与电解质反应形成新的SEI膜,这样会不断造成锂离子和电解质的继续损耗,导致电池的容量下降。SEI膜有一定的厚度,虽然锂离子可以穿透,但是SEI膜会造成负极表面部分扩散孔道的堵塞,不利于锂离子在负极材料的扩散,这也会造成电池容量的下降。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