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不久前,国家电网公司印发《关于促使电化学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指挥意见》,提出推动政府主管部门将各级省级电力公司投资的电网侧储能计入有效资产,通过输配电价疏导。业内人士指出,意见或将成为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真正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一大助推力。
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在2018年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元年。依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累计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规模为1.0185吉瓦/2.9123吉瓦时,是2017年累计总规模的2.6倍。来自RCESIP(储能产业政策研究中心)的预测声明,2025年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4吉瓦,市场份额将迈入千亿级别。
而做出2018年是中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元年的判断,不仅是基于市场规模,更紧要的是产业开始触及一些关涉行业将来的根本性问题,比如储能专用锂离子电池研发使用。
2018年11月,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公开表示,将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技术路线会分开。对此,另外一家行业代表亿纬锂能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陈翔则表示完全同意这一观点。上海国轩新能源(合肥)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明鸿进一步提出,市面上基本没有真正的储能电芯,各大动力电池厂家都未投入专门的储能电芯产线。
如果彭明鸿的说法是对的,那么我们常常看到的各种机构统计的储能项目用的有哪些锂离子电池呢?显然只能是动力电池。至此,这一业内大家都在私下讨论但很少有人主动公开的重大命题进入了公众视野。无疑,这是行业的一个重大进步。
那么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是什么分别呢?
第一,从使用场景来看,动力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以及其它电动工具范畴,而储能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调峰调频电力辅助服务、可再生能源并网和微电网等范畴。
由于使用场景不同,电池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移动电源,在安全的前提下对于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尽可能有高的要求,以达到更为持久的续航能力。同时,用户还希望电动车能够安全快充,因此动力锂离子电池对于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只是因为出于安全性考虑,目前普遍采用1C左右充放电能力的能量型电池。对于储能使用而言,因为绝大多数储能装置无需移动,所以储能锂离子电池对于能量密度并没有笔直的要求,至于功率密度,不同的储能场景有不同的要求。
中科院电工所储能技术研究组组长陈永翀曾指出,对于电力调峰、离网型光伏储能或用户侧的峰谷价差储能场景,一般需要储能电池连续充电或连续放电两个小时以上,因此适合采用充放电倍率≤0.5C的容量型电池;对于电力调频或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的储能场景,需要储能电池在秒级至分钟级的时间段快速充放电,所以适合≥2C功率型电池的使用;而在一些同时需要承担调频和调峰的使用场景,能量型电池会更适合些,当然,这种场景下也可以将功率型与容量型电池配合一起使用。
第二,相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而言,储能锂离子电池对于日历使用寿命有更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车的寿命一般在5-8年,而储能项目的寿命一般都希望大于10年。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在1000-2000次,而储能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次数寿命一般要求能够大于3500次,并且希望通过开发新型的运维再生技术,达到超长的日历储能寿命。
第三,在成本方面,动力锂离子电池面临和传统燃油动力源的竞争,储能锂离子电池则需要面对传统调峰调频技术的成本竞争。另外,储能电站的规模基本上都是兆瓦级别以上甚至百兆瓦的级别,因此储能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要求比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更低,安全性也要求更高。
正是基于动力锂离子电池与储能锂离子电池有着众多的区别,为这一使用场景开发专用电芯也将成为可能。随着中国储能使用产业进入大规模时代,储能专用锂离子电池的加工已如弦上之箭、蓄势待发。据知道,国内已有如果电池企业如合肥国轩、亿伟锂能正在进行储能专用电芯的研发,储能使用专用电池的步伐也越来越近。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