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动车充电装置:三种非接触充电方式

2021-04-24 ryder

电动车的充电装置相当于汽车燃料的加注站,可以通过反复充电提供车辆继续运行的能源。当国内开始大张旗鼓地建设有线充电桩和充电站时,国外涌现出了三种非接触式电动车充电装置,并不同程度地进入了商业化运营。非接触充电装置是什么类型?基本工作原理有哪些?它的充电效率、安全性、便利性要怎么样?这些,都是人们所关注的。


非接触充电装置的类型


非接触充电装置有电磁感应、磁共振、微波三种方式。


非接触充电装置的优点


与电动车相比,传统燃料汽车不仅在使用便利性、整备质量、续驶能力、制造和使用成本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优点,而且补充燃料时也无需消耗更多的时间。


电动车不仅充电时间长,并且更换电池或利用充电桩等通过电缆充电等模式,的确存在操作上的不便。并且雨天作业的安全性问题,更是令人担忧。


非接触充电装置不需要用电缆将车辆与供电系统连接,便可以笔直对其进行快速充电。加之非接触快速充电能够布置在停车场、住宅、路边等多种场所,又可以为各种类型的电动(包括外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充电服务,使电动车随时随地充电变为可能。对于公交车,可以将充电设施布置在终点站、枢纽站、换乘站等地点,利用短暂的停车时间便可以完成快速充电。


非接触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


一、电磁感应方式


电磁感应通过送电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传输电力,是最接近实用化的一种充电方式。当送电线圈中有交变电流通过时,发送(初级)、接收(次级)两线圈之间萌生交替变化的磁束,由此在次级线圈萌生随磁束变化的感应电动势,通过接收线圈端子对外输出交变电流。


电力传送基本原理


a)电力传送基本原理


实际布线方式


b)实际布线方式


电磁感应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送电距离比较短(约100mm左右),并且送电与接受两部分出现较大偏差时,则电力传输效率就会分明下降;功率大小与线圈尺寸笔直相关,需要大功率传送电力时,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力设备方面加大投入。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