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继续三年居世界首位。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六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199万辆。事实上,2017年四月,工信部、科技部联合发改委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年产销将达到200万辆。
然而,在产业繁荣发展的背后,结构性产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相关部门日前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结构性产量过剩风险加剧,低端产量过剩而高端产量却不足,产业出现盲目扩张态势,且投资也出现了过热苗头。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资本大量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结构性产量过剩的风险正不断累积,而且这种风险也已开始传导至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日前在出席公开活动时称,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结构性产量过剩预计将会延续到2023年。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产量暴涨的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资扩产的势头也很迅猛。
据报道,20142016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年均上升率分别高达368%、324%和78.6%,2016年动力锂离子电池范畴的投资金额超过1000亿元。若当前形成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全部释放,会形成170GWh的年产量,约是目前市场实际需求量的7倍多。按照相关规划,2020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总产量将达到285GWh,但同期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量仅为97GWh。
其实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量问题2017年就出现了,分解师于潇坦言,若按目前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来算,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量是过剩的。
无独有偶,黄世霖日前在演讲中提到,今朝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结构性产量过剩现象分明,头部公司的优质产量受到追捧,导致产量不足;而中小厂商和落后厂商产量却难以消化,生存空间正不断受到挤压。这种现象预计会延续到2023年。
于潇认为,将来的市场份额会向龙头公司聚集,二三线或不入流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会被淘汰出清。目前,头部公司还在规划产量,而靠后的公司产量已处于开不满的状态,也不会再扩产。
为处理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量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宋秋玲表示,财政部将坚持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持续提高补贴门槛,支持优点产品和优点公司。
就新能源乘用车来说,国家对公司的加工资质审批很严,业内人士称,此举意在通过严控产量推动其向高端化发展;同时新补贴政策也对低端产量进行了封堵。
梳理发现,其中定位A00级、续航200公里以内的北汽新能源EC系列,今年上半年共售出39906辆,而补贴新政执行当月(六月)仅售3辆。今后高续航、高能效的SUV车型、A0级家用轿车等更高级别的车型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崔东树补充说。
靠短时间拿补贴发展有风险,公司应树立可继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提升产品技术提升公司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多学习国外先进相关经验,实现融合式发展,不仅有利于公司也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