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电池行业投资的逻辑与主线分解

2021-03-10 ryder

特斯拉之于资本市场,远不止概念炒作这么简单。200美元/股的背后,至少告诉我们:汽车产业还有巨大的创新空间,新能源汽车和锂电行业潜力得到市场的一般认可,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市场热门的投资主题。


招商证券最新研报为投资者梳理出锂电池行业投资的主逻辑和三条投资主线。研报认为,中期来看,应该以行业趋势为主,看多三元材料类公司的发展前景;短时间来看,密切关注特斯拉的产业链布局,把握短时间的事件驱动类收益。详尽内容整理如下:


1.锂电行业投资的主逻辑


从锂电池行业的发展阶段来看,当前成本水平正处于取代传统产品的平衡点,技术升级是将来2~3年锂电行业的发展主题,将来2~3年可以看到的容量升级范围是30%~50%。


招商证券认为,锂电池容量提升将会带来两个方面的结果。


一是,除了Tesla公司,可能会出现更多能够盈利的电动车公司,继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大发展。回顾过去4年以来锂电池公司的财报,由于在下游能够盈利的电动车公司较少,上游产业链盈利压力较大。特斯拉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格局。目前特斯拉的毛利率水平已经接近了25%的目标,尽管是在凭借产品高端定位的背景下实现的。当前的锂电池性能和成本水平已经处于了推动电动车挑战传统汽车工业的边缘,倘若容量持续提升,可以预期将来3~5年在全球范围内会出现更多能够盈利的电动车公司,继而推动上游锂电材料市场走牛。


二是,锂电池容量提升其实会降低Tesla公司BMS系统的门槛,倒逼其进行产业链布局以便保持护城河。站在Tesla公司的角度来看,其实锂电池的容量提升将导致特斯拉BMS系统壁垒的降低。结合前期Tesla公司海外电话会议交流所公布的可能后期建设18650电池厂的计划,体量要超过当前全球所有18650产量的总和。尽管尚在规划中,存在变数,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Tesla公司下一步持续拓宽行业护城河的意图。


招商证券认为,材料升级是锂电行业投资的主逻辑,看好锂电行业的中长期牛市。以下是我们关于锂电行业关键材料进行的梳理。


1)正极材料:三元材料需求强劲,已经成为动力型锂电的首选,三元材料优点公司将享受动力锂离子电池普及带来的投资机会。


2)负极材料:负极材料范畴的进步最值得关注。硅碳合金材料在容量方面的提升具备较大潜力、钛酸锂材料在循环特性和功率特性方面具备潜力。


3)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的国产化打开了国内公司的成长空间,但是也导致了价格大幅下行。2013年价格下降仍旧分明,我们认为四时度开始,六氟磷酸锂将逐步筑底,将来的竞争焦点在于规模和成本,产业链倾覆最长的多氟多具有成长机会。


4)电解液:电解液是进入国际产业链最深入的环节,将来竞争的焦点在于高电压产品以及阻燃性产品的推出速度。


5)隔膜: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品的公司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格体系,从产品升级的逻辑来看,具有功能化差异的高端复合膜将是材料升级的竞争焦点,能够推出质量稳定的功能复合膜将具备竞争优点。


2.锂电行业投资的三条主线


1)从国际供应链深度看供应量弹性。纵观锂电池产业链的国际采购体系,国内电解液厂商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最具深度,其次是正负极材料,再次是锂电隔膜。因此一旦国际电动车市场大爆发,短时间内供应量弹性最大的是电解液环节。


2)投资符合行业趋势的技术流公司将获得高收益。招商证券认为,特斯拉目前电池标准体系尚未最终定型,但从趋势来看三元材料和硅碳合金材料是正负极的升级路线,在以上两种技术具备领先优点的公司将有望在下一波产业化升级浪潮中受益。


3)从特斯拉下一步的产业链布局挖掘锂电行业受益范畴。特斯拉的产业链布局将改变短时间内的产业链受益顺序。当前的锂电行业仍然处于特斯拉引领的类苹果产业链之中,一旦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会享受较高的资本溢价,这是技术引领类公司在新技术普及初期的共性。随着材料技术升级,当更多盈利电动车公司的出现,整个锂电行业的投资才会进入以品牌溢价的消费逻辑和规模优点的我国式竞争秩序之中。


而从特斯拉的工作重心来看,目前要完成的事情有两件:


一是推出更加便宜的电动车GenerationIII,占领电动车低端市场,真正颠覆传统汽车行业。据称,该车3万美元起,估计实际售价在4~5万美元之间。从海外分解师对特斯拉的销量预测来看,2016年和2017年左右将快速飙升。


二是充电网络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依据特斯拉的规划,在北美地区2013年秋季,倾覆东西部沿海公路以及都会区。2013年冬季,东西部主干道路I-80公路打通。(实现Coast-to-Coast横跨美国的需求)。2015年,倾覆美国和南部加拿大98%的地区。(实现Cross-border的跨国旅游需求)。从实际进展来看,基本按照这个时间表在推进。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16年之后的特斯拉将会快速拉动对锂电池的需求,上游材料公司在下游需求的推动下将有机会走出大牛市。


总的来看,在国内建设充电网络是做大我国市场销量的必然选择,值得重点关注。中长期来看,公司倾覆锂电池加工具备较为紧要的战略意义,应密切关注该方向的布局。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