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欧阳明高说,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本质是电池热失控。热失控的诱因包括机械电气诱因(电池碰撞挤压、针刺等)和电化学诱因(电池过充过放、快充、低温充电、自引发内短路等)。当一个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之后,相邻单体受影响后也相继发生热失控,导致热失控蔓延,最终引发安全事故。
欧阳明高表示,为知道决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清华大学建立了电池安全试验室,开展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防控研究,清华大学电池安全试验室的基本热失控探测办法是,首先采用大型加热仪,实现大容量单体动力锂离子电池绝热热失控特性的定量测量。
在此基础上,把大容量加速量热仪ARC探测,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探测结合进行耦合分解。
此外,还结合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质谱仪等仪器,对电池材料的热应和行为进行原位或非原位的探测。
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电池热失控的三个特点温度,自生热的起始温度T1和热失控的触发温度T2,以及热失控的最高温度T3。基
于这些探测全面揭示了三种热失控触发机理:第一种是负极析活性锂,第二种是内短路,第三种正极释活性氧。这三种机理可以解释超过99%的电池热失控事故原由。
基于这三种热失控机理,清华大学电池安全试验室发展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主动安全防控技术电池充电析锂与快充控制、电池内短路与电池管理、单体电池热失控与热设计,在前面几种防控措施失效情况下,还有最后一关就是系统层面的防控,即电池系统热蔓延与热管理。
欧阳明高透露,清华大学与奔驰、宝马、日产、三星SDI、SK以及CATL、比亚迪、力神、长安、广汽、北汽新能源等国内外多家主机厂和电池公司开展了电池安全范畴的多个项目合作,并已经向国际著名公司许可专利,国内知识产权转移也正在进行中。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