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公司降本增效是经久不衰的话题,降本途径也不胜枚举,降低采购成本是屡试不爽的方式,正因如此采购降本成了采购部门紧要的考核指标,甚至某些公司把降本作为采购人员升职加薪的掂量标准,导致采购耗费大量精力与供应商压价上,但无限压低供应商价格,真的能实现降本吗?实则不然。
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降价,先要把动力锂电池价格降下来。随着材料上游范畴包括、钴、镍、铜、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加重了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加工成本,这也就成为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降低成本之路上的一道坎。
在不断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良品率的同时,降低电池成本同样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紧要的处理方向。新能源汽车价格持高不下,根本上是源于动力锂电池的投入成本过高,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可见一斑,电池驱动系统大概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成本的35-45%,而动力锂离子电池又占据了电池驱动系统约莫75-85%的成本构成。
在社会经济学里有个恒古不变的等式使用价值决定价值,使用价值高的商品往往消耗的劳动量就大,商品价值就越高。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是统一体的,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两者的最佳平衡点,一旦有所偏差两者失衡,天秤就会出现倾斜。供应商没法在人工成本上省,那就只能在材料上下工夫。
降本方式不计其数,提升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优化采购系统和流程,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采购工作效率,使用网上招标、竞价、系统下订单等,都可以减少采购中的交易成本。
在众多行业里,制造成本的降低几乎走到了极限,销售额也难有大冲破。这时,再一味强行逼迫供应商降低价格已不再是明智之举,参与到供应商加工计划、技术研发、品质监控中,为公司培育靠谱的供应商,与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携手并进才是最佳良策。
在上下游压力共同用途之下,锂电池公司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一方面,锂电池公司要从自身出发,强化自身运营管理,降低管理费用,同时,增强研发,从技术上寻求降低成本优化加工的办法。
另一方面,锂电池公司也要扩建新的产线,依赖规模效应来张大对上下游的话语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议价能力。锂电池公司扩产,锂电行业将获得更多的订单。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