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与隔膜“双线作战” SKI的中国市场“算盘”

2021-04-27 ryder

日韩电池巨头高光之下,SK Innovation(下称“SKI”)在动力电池范畴的表现并不算特别抢眼。但近期种种迹象显示,SKI正在开启新一轮的市场“反扑”。


10月7日,SKI表示,公司计划投资约4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4.4亿元),在常州新建锂电池隔膜和陶瓷涂层隔膜加工工厂。工厂将设4条锂电池隔膜加工线和3条陶瓷涂层隔膜加工线。预计明年初动工,争取2020年第三季度量产。


而就在两个月之前,据韩联社消息称,SKI计划将在中国江苏省常州开发区建设年产7.5GWh动力电池加工基地,预计2020年实现量产。


结合国内补贴退坡定势、双积分实行以及合资股比开放政策来看,SKI瞄准补贴退坡后新能源市场的意图十明显显。尽管此前SKI曾一度败走中国市场,但此翻汹汹来势仍旧声明其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旧十分执着。


事实上,SKI在动力电池猛烈竞争中一直蓄谋实力,等待反扑时机。据知道,SKI主打软包电池,目前量产的单体电芯最高能量密度达到260Wh/kg(LGC为250Wh/kg、SDI为200Wh/kg),并力求在2020年开发出能够行驶700Km的动力电池。


依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17年SKI在锂离子电池范畴的研发投入超10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崛起,其他日韩巨头也在积极重返中国市场,面对劲敌林立的中国市场,SKI一手推进锂离子隔膜扩产,一手加码动力电池产能,重拳出击能否给SKI在华发展揭开新的篇章?


卷土重来“辟蹊径”


“China Insider”是SKI对于自身在中国立足的战略定位。韩国SKI电池事业部本部长Kang Sanghoon公开表示,公司正在中国进行产能及研发投资,在新能源汽车范畴采取两种主要战略是:一是对电池技术的研发投资;二是与中国新能源行业协同发展。


同时,SKI主打的软包电池的市场增长空间开始显现。一方面,今年以来,补贴与能量密度挂钩背景下,国内软包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加速;另一方面,国际车企对于软包技术路线的酷爱也开始影响国内研发趋势。


业内预计,2020年软包动力电池市场需求达79.4GWh,市场渗透率将提升至40%。


对于SKI重回中国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新能源范畴的合资趋势正在兴起,国内动力电池的两极分化在乘用车配套范畴极度分明,能真正给车企提供中高端车型电池的企业严重不足。SKI在当下节点加快在中国的产能布局,主要是瞄准2020年后的国内补贴退坡的后市场。


除了加快自身的产能布局之外,SKI在中国的动力电池范畴布局还“另辟蹊径”。


7月4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亿纬集能将增加注册资本至5.18亿元,亿纬集能将向Blue Dragon Energy申请不超过5亿元的借款。


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司注册处(ICRIS)信息显示,Blue Dragon Energy Co.,Limited曾用名为SK Battery China Holdings Co.,Limited,是SKI在中国地区开展电池相关业务的平台企业。这意味着,SKI将利用资本加持形式为中国动力电池范畴的布局再添触手。


今年5月,SKI(占股40%)与北京电控、北京汽车等中国企业合资设立的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也成功入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和氢燃料电池行业白名单(第一批)。


业内分解认为,此次申报入围是谨防此前因未进入《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而造成业务推广几乎停滞的再次发生。


去年以来,受到新能源补贴政策等因素影响,SKI在中国的电池业务深陷泥淖。2017年3月,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停产,停产原由为公司未进入电池企业目录,无法获得新能源汽车补贴,导致动力电池订单大幅减少。


如今SKI“卷土重来”,或将打破公司在中国动力电池业务的困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常州工厂外,SKI还计划将位于韩国瑞山电池厂的产能张大至5GWh,以及将匈牙利科马隆电池厂的产能张大至7.5GWh,以实现2022年在全球范围建立年产能20GWh的动力电池加工体系。


发力隔膜能否如愿以偿


作为全球第二大湿法隔膜制造商,SKI此番计划在常州新建锂电池隔膜和陶瓷涂层隔膜加工工厂,是SKI首次在海外推进材料业务项目。


资料显示,SKI是韩国首家和国际上第三家开发商业用电池隔膜的公司,拥有隔膜制造的低收缩性和耐热性(highheat-resistant)专利技术。公司在曾坪郡的九条加工线负责供应满足全球17%的锂离子电池隔膜需求。


SKI一名负责人表示,近期海外电动车电池制造商纷纷在欧洲、中国等地增设工厂,加上合作公司要求保障供应稳定,因此公司决定在常州建立电动车电池隔膜工厂。公司方面期望该项目对公司与中国电动车电池产业的合作发展作出贡献。


业内分解认为,SKI大手笔在华投资隔膜材料,一方面,遵从客户配套就近原则,从运输距离、加工制造到人力资源上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为公司接下来在华大规模的产能扩张配套做准备。


不过,即便是技术实力雄厚,SKI在华发力隔膜材料,除了自身的配套之外,其在华的材料市场扩张并不一定能如愿以偿。


一方面,国内隔膜范畴头部企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差距并不大,且具备成本优点;另一方面,由于近两年建设的隔膜产能加速释放,产能争抢消化下,引致国内隔膜深陷于价格战泥潭当中。且隔膜毛利在四大材料中最高,也成为电池企业首要降价的对象。


GGII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湿法基膜价格在2.2元/㎡左右,干法单拉基膜价格在1.6元/㎡左右,干法双拉基膜价格在1.3元/㎡左右。相比于年初,湿法基膜价格下降约35%,干法单拉基膜下降约33%,干法双拉基膜下降约24%。


因此,SKI隔膜项目落地之后,能否成功介入国内隔膜范畴战局,影响格局几何以及市场胜算仍是未知之数。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