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OFweek锂电网综合报道: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化学储能技术包括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酸蓄电池、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产业和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储能技术和产业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各种新型电化学储能电池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液流电池、锂硫电池及锂空气电池等,但其技术发展都面临着一些实际挑战。
液流电池储能技术
液流电池一般是通过液态活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电能存储与释放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因其功率和容量相互独立、可以深度充放电、安全性好等突出优点,已成为储能范畴的最佳选择之一。
液流电池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明以来,历经了从试验室到企业、从样机到标准产品、从示范使用到商用推广、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单一到综合,实行的各类项目有百余项,累计装机容量约达40兆瓦。
全钒液流电池装机容量达35兆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液流电池。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技术支撑的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科储能)与大连化学物理所合作,实现了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国产化和规模化加工。其中电解液产品已大量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英国。开发出的高选择性、高耐久性、低成本的非氟离子传导膜性能优于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价格仅为后者的10%,真正冲破了全钒液流电池“成本瓶颈。
通过结构优化和新材料使用,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的额定工作电流密度已由原来的80mA/c㎡提高到120mA/c㎡而保持性能不变,电堆成本大幅下降近30%,单体电堆规格达32千瓦,已向美国和德国出口。2013年5月,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大规模5兆瓦/10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在国电龙源卧牛石50兆瓦风电场成功并网运行。此后相继实行的位于锦州的风电并网用3兆瓦/6兆瓦时储能项目和国电和风2兆瓦/4兆瓦时储能项目,也是我国探索储能商业模式的紧要案例。
全钒液流电池范畴另一领军企业是日本住友电工。该公司于2010年重启液流电池业务,将在2015年建成15兆瓦/60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电站,用于处理北海道局部区域大规模太阳能电站并网带来的调峰和电能质量压力,该项目的成功实行将是全钒液流电池范畴又一里程碑。2014年,美国UniEnergyTechnologies,LLC(UET)公司在美国能源部和华盛顿清洁基金的支持,建立了3兆瓦/10兆瓦时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中UET公司将首次使用其混合酸型电解液技术,将能量密度提高约40%,并能拓宽全钒液流电池使用温度窗口和电压范围,减少热管理能耗。
目前,提高液流电池能量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其成本是液流电池大规模普及使用的紧要课题。开发高性能电池材料、优化电池结构设计、降低电池内阻是技术关键。最近,张华民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电池材料创新和结构创新,使全钒液流电池单电池在80mA//c㎡的工作电流密度下,充放电能量效率由几年前的81%提高到93%,充足证明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锂硫电池技术
近年来,传统的锂电池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电池的比能量依然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电池技术依旧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车发展的最大瓶颈。为实现高比能量电池技术的创新性冲破,科研人员将冲破方向选择为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硫电池和锂空气等金属空气电池,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一些新型电池技术已经看到了实际使用的曙光。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