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从不同的角度分解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2021-04-27 ryder

近些年手机和笔记本电池燃烧爆炸早已不能吸引眼球,电动车爆燃和锂电工厂的大火才算是新闻。而最近发生的SamsungGalaxyNote7大范围电池起火爆炸事件,再次将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除了使用状况方面的外部因素,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基本的电化学体系以及电极/电芯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等内在因素,而电芯所采用的电化学体系则是决定电池安全性的最根本因素。笔者这里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解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


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已经证实,不仅仅是在负极,正极材料的表面也倾覆一层很薄钝化膜,倾覆在正负极表面的钝化膜对锂电池各方面性能均会萌生非常紧要的影响,并且这个特殊的界面问题惟有在非水有机电解液体系才存在。笔者这里要强调的是,从费米能级的角度而言,现有的锂电池体系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它之所以能够稳定工作是因为正极和负极表面的钝化膜在动力学上隔绝了正负极与电解液的进一步反应。


因此,锂电的安全性与正负极表面的钝化膜的完整和致密程度笔直相关,认识这个问题对理解锂电的安全性问题将是至关紧要的。


热传递角度:锂电池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电池在过充过放、快速充放电、短路、机械滥用条件和高温热冲击等情况)容易触发电池内部的危险性副反应而萌生热量,笔直破坏负极和正极表面的钝化膜。


当电芯温度上升到130℃以后,负极表面的SEI膜分析,导致高活性锂碳负极暴露于电解液中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萌生的热量使电池进入高危状态。当电池内部局部温度升高到200℃以上时,正极表面钝化膜分析正极发生析氧,并持续同电解液发生剧烈反应萌生大量的热量并形成高内压。当电池温度达到240℃以上时,还伴随锂炭负极同粘结剂的剧烈放热反应。


可见,负极表面SEI膜的破损从而导致高活性嵌锂负极与电解液的剧烈放热反应,是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引发电池热失控的笔直原由。而正极材料的分析放热只是热失控反应其中的一个环节,甚至都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磷酸铁锂(LFP)结构非常稳定通常状态下不发生热分析,但是其它危险性副反应在LFP电池中依然存在,因此LFP电池的“安全性只是相对意义上的。从以上分解我们可以看到,温度控制对锂电安全性的紧要意义。相对于3C小电池而言,大型动力电池由于电芯结构、工作方式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散热更加困难,因此大型动力电池系统的热管理设计至关紧要。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