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三方联动引燃燃料电池之火 何时燎原?

2021-04-26 ryder

燃料电池最主要也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使用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但这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其宛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遗憾,无论是原料的制造运输,还是作为催化剂的铂金都是不小的费用,高额的成本让很多车企望而却步;另一部分人则把燃料电池汽车捧上神坛,其近乎零排放的特点无人能及,能量转化率是一般燃油车的2~3倍,带足燃料就能长时间运行,在续航能力上完虐,基于这些理由,这部分人认为将来汽车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天下。


尽管燃料电池的高成本与其优秀的性能成了看似合理但又不可兼容的两个对立面,但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企业大手笔投、技术层面的进步等,都使燃料电池行业焕发了活力。环保要求作为燃料电池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政策扶持作为燃料电池业的全面保障,技术进步则使燃料电池业发展成为可能,这些都点燃了燃料电池的“星星之火”。


助燃之风——政策扶持


《中国制造2025》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是在关键材料零部件方面逐步实现国产化第二是燃料电池和电堆整车性能逐步提升;第三是要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规模进一步张大,达到1000辆,到2025年,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不仅如此,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给予了大幅度的补贴,以帮助处理产业初期的成本倾覆问题。政策的扶持也增强了车企对于研发燃料电池汽车的信心。


近日,国家工信部公示了申报《道路机动车辆加工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99批)的车辆新产品名单,其中就有3款燃料电池汽车。而在今年已经公布的前7批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中,有7款燃料电池车型进入目录。这也让人看到了燃料电池汽车进入一般人生活的可能。尽管燃料电池汽车在汽车甚至新能源汽车范畴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但国内外众多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布局燃料电池产业,提前进入这片“蓝海”。


引燃之火——资金投入


资金是产业发展的笔直推动力。各大车企和电池企业都看准了方向,对燃料电池进行大手笔投入,这也推动了燃料电池业的急速前进。LG投资3840万美元研究固态燃料电池,本田通用联手共同投资5.8亿元加工氢动力燃料电池车的新一代系统,大洋电机投13.4亿元建年产1.7万套氢燃料电池系统,三硕科技5亿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项目正式落户定南……据知道,仅2017年上半年,已完成的燃料电池合作、并购、投资等就有12笔,涉及金额近46亿元人民币。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本世纪末全球均匀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的目标,各国都在寻找更清洁有效的技术以取代内燃机与石化能源,而氢燃料电池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选择。因此各国都加紧了对氢燃料电池的资金、技术投入。英国拿出2300万英镑设立基金推动氢燃料汽车,德国政府出资6000万欧元组织宝马、戴姆勒研究汽车燃料电池等,都显示了各国政府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支持。


企业和政府的“双管齐下”就像两针“兴奋剂”注入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血脉之中,大量资金就成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引燃之火”。


易燃之草——技术进步


就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加工力”,惟有科学技术进步,才能造就产业的稳定发展。近几年,也正是燃料电池在技术上取得的冲破性进展,才让燃料电池产业“迈着大步前进”。


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处理了燃料电池最紧要的成本问题,在新的燃料电池产品中,催化剂铂的使用剂量在逐步降低,而电池性能却在逐渐提高,再加上电解槽等紧要配件的量产化,使得燃料电池的成本不断降低。最新的研究技术可采用钴铱合金作为催化剂,其具有和铂金相同的催化效率,但价格更低、使用寿命更长,一旦技术成型实现量产化,燃料电池的成本将会大大缩减。


在氢气来源方向,除了传统的加工工艺外,研发人员又找到多种产氢途径,如生物质制氢、微生物酶制氧、海水淡化制氢等,这些新技术也都将为氢燃料电池提供源源不断的氢气。除知道决成本和原料问题外,政产学研多方力量也在不断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化使用步伐的前进。


政策、资金、技术三方联动引燃了燃料电池的“星星之火”,那么它将何时燎原?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