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中央社”报道,日本学者吉野彰及另两位英美学者因为对研发锂电池贡献卓著,共同荣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吉野回想说,开发出锂离子电池后起初3年都卖不出去,身心很沉重、备受折磨。
当地时间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德伊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发展上所做的贡献。
报道称,77岁的美国化学家斯坦利·惠廷厄姆、97岁的约翰·古德伊纳夫以及71岁的日本化学家吉野彰,因为在“锂电池”范畴的突出贡献,被授予2019年诺贝化学奖。
据报道,在被告知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后,吉野在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的化学大厂旭化成总社召开记者会。
他说:“我很兴奋,我在此向大家报告,我成功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今年锂离子电池与环保相关问题被选为得奖对象,我感到很高兴,相信这对年轻研究人员是一大激励,真的很感谢。”
吉野透露,得知获奖后不久,他打电话联络妻子,因没太多时间通电话,只告诉妻子“决定了喔”,妻子惊吓不已。
吉野说,“像锂离子电池这种装置类研究,一直都轮不到得奖机会,但如果时机到来的话,绝对可以获奖。没想到竟然真的就得奖了。很久往日就听说如果诺贝尔奖快公布前,会有电话打进来,原本在想斯德哥尔摩那边的人可能不了解我是谁,但他们真的调查得很具体。”
吉野表示,8日是通过网络观赏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内心想“明天如果我的名字会被叫到,该有多好”。不过,9日被宣布获奖一事太猛然,他反而觉得不知所措。
对于今后的展望,吉野认为,锂离子电池能蓄电是最基本功能,如果普及的话,发电技术就更容易普及。身为研究人员,沉思今后要与再生能源做结合,一定要利用新的发电系统才行。
在记者会上,被问到共同获奖的美国德州大学教授古德伊纳夫时,吉野表示,已超过90岁的古德伊纳夫仍在德州大学从事最尖端研究,自己一年约一次在美国德州会晤古德伊纳夫,而古德伊纳夫把自己当儿子般疼爱。
吉野说,开发锂离子电池后起初3年完全卖不出去,精神上、肉体上压力都很很大,但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锂离子电池与IT(信息科技)革命一起成长,今后紧要的是,对于环境问题,锂离子电池是不是能提供适当处理方案。
吉野表示,锂离子电池问世后,被广泛使用于手机,但他本身对手机有违抗感,直到最近并没把手机带在身边。手机这种很方便的工具,锂离子电池发挥了作用,这是无庸置疑的。
有关锂离子电池的将来展望,吉野认为使用于电动车等势必会有更多进展,如果要将锂离子电池使用于新用途、新范畴时,非得进行技术改良,但关于锂离子电池还有很多未知事项。
他说,之所以喜欢化学,是因小学3、4年级的班导师曾提议他阅读一本书,内容记载着蜡烛为甚么会燃烧、蜡烛火焰为甚么变黄等。被问到成功的理由时,吉野表示,一定要有柔软性与执着心。
吉野生于大阪府吹田市,于京都大学大学院(研究所)卒业后,进入旭化成,除了担任电池研发部门负责人以外,2017年也开始在名城大学担任教授。
日本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当中,目前蕴含取得美国国籍的日本人在内,吉野是第27人。上一次获得化学奖者是2010年得奖的铃木章与根岸英一。吉野是第8位拿到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人。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