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电正极材料产业概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已经分化。锂离子电池电池能量密度主要取决于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电芯的核心结构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其中正极材料在电芯制造成本、质量中占比最大,正极材料笔直决定着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各项性能。锂离子电池所有材料成本中,正极材料占比从来没有低于30%,最高时超过一半。
一、锂电正极材料产业概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双丰收带动了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新能源汽车对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热稳定性、循环寿命是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性能指标。正极材料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占新能源整车制造成本约莫30~40%。
随着国内锂离子电池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为21.60万吨;到了2017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增长至32.30万吨,同比增长49.54%;2018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为22.63万吨,同比增长13%;
2019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量将冲破50万吨,达到53.7万吨,将来几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02%,并预测在2023年我国锂电正极材料产量也将冲破百万吨,达到了100.7万吨。
在国外正极材料市场,国外主要正极材料企业以加工三元材料为主,前几年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等三元材料合计产量为5.83万吨,占比49.87%,其次为钴酸锂,产量为3.05万吨,占比26.09%,而磷酸铁锂产量虽然是各正极材料中增长较快的,同比增长86.14%,但占比仍较小,为11.72%。
随着国外正极材料企业产能持续向中国转移,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目前许多国际大企业都已经将中国作为将来的主要正极材料加工基地,并都已或正在建立厂房,在市场竞争压力和群聚力量的影响下,其他国际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点和更好的服务客户,也一定会选择进入中国设立正极材料加工基地。
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已经分化
当前,国内锂电池隔膜市场主要呈现国外、国内厂商共存且两极分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低端市场聚集度较低,无序竞争状态分明,主要由国内厂商占据;技术门槛高、产品质量要求高的中高端市场则为日韩厂商及国内少数领先企业所占据。
按照新能源车的产销增速,国内高端正极材料的产能还远远不能满足,之后正极材料企业比的不仅是产能,更是一场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的较量。正极材料行业将来聚集度将会进一步提升,将来惟有真正掌握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资金能力、把握上游资源能力这四方面能力的企业才能胜出。
相关人员表示:整个锂电行业目前压力大很大,一方面成本下不来,另一方面目前电池回收的负担全都压给电池的加工企业,今朝整车厂跟电池厂签了加工责任制延伸制度,当电池寿命结束时,加工企业要负责回收。
中国正极材料行业在全球动力锂电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一方面是部分中国锂电正极材料加工商在过去数年与国际锂电厂商磨合过程中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逐渐接近国际正极材料同行,中国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具备了国产化动力电池材的支持;
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电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旦市场需求增大,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锂电正极材料产业的加速发展。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