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随着近期大型电动船和电动飞机的首次亮相交通出行的电动时代已逐步来临。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车运作的心脏,它的性能、续航、安全问题,是长久以来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新能源电动车能否大规模普及,消费者能否提高接受度,电池就是这些问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日前,约翰·商誉、斯坦利·惠廷和日本科学家Yoshino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们在锂电池研发范畴的杰出贡献。这个奖项公布后,人们更加坚信,新能源电动车将成为将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能源电动车用于远航,冬季续航问题怎么处理?
新能源电动车续航问题是行业内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也确切证明问题所在:尽管电动车好处良多,但对于消费者而言,续航里程一直是他们最为担心。里程焦虑是众多消费者的一种常态。
锂电池的优势众多,加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市面上车型可谓是百花齐放,与前几年相比,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人也分明增多。但是目前来说,存在续航问题的锂离子电池对于消费者来说依然不够完美,因为目前电池技术趋于瓶颈,大部分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都是用于家用,长途跋涉这个词犹如并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
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主要采用两种锂电——三元锂离子电池和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不管这两款锂离子电池中的哪一款,冬季续航里程问题常常被消费者进行比较。
随着寒冬来临,气温降低,锂离子电池内部电阻增大,从而导至锂离子扩散速度变慢等问题,最终导致电池的放电功率下降,直观表现就是电量衰减,这也是锂电池在冬季面临的最大问题。
市场上的这两种主流动力电池,低温表现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磷酸铁锂离子电池面对低温的衰减比较分明,0℃时容量会降低10%左右,而-20度时容量会降低45%左右。而与之相对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温放电性能则分明更好。
以北京为例,作为电动车的主力市场,北京夏季最高温度在40℃左右,而冬季则基本保持在-15℃左右。这样的温度区间显然适合低温性能更佳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而注重耐高温性能的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在北京的冬季会显得有些乏力。
对于冬季续航问题,目前的处理方法有增加电池预热时间、采用更先进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新能源汽车自燃,五成源于电池
与锂电池冬季续航能力减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季的自燃问题。
依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大数据安全监管成果报告》显示,今年5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发现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79起,涉及车辆96辆。其中,47辆事故车辆接入国家监管平台,28起事故在发生前10天内国家监管平台已进行预警提醒。
而在已查明着火原由的车辆中,58%的车辆起火源于电池问题。从动力电池类型看,86%的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电池、7%的事故车辆使用磷酸铁锂离子电池、7%的事故车辆电池类型不确定。数据声明,能量密度增高的同时,电池的安全性更应当引起人们的留意。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电池过热造成热失控是锂离子电池起火的主要原由,这种情况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锂离子电池本身具有一定的内阻,在充放电过程中会萌生热度从而使自身温度升高,不光会有着火的安全隐患,高温期间的电池运作更会损伤整个电池的寿命。
据目前数据统计,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原由常见为外部散热不畅、内部短路、过充现象及电解质用量过多这四类原由。其实锂离子电池过热失控只是偶然并极少发生的事件,但是发生了就应当得到重视。就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监管和测试,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还是很稳定的,只要按照使用、充电的正规流程运作,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之前市面上出现的自燃车多数为指标不达标的车辆以及使用者的不规范操作导致的。
新能源产业虽仍存在安全及续航里程等诸多问题,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电池市场规划整合及严格把关,这类问题都会得到处理。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开问题的萌生及处理,,处理问题也是提升锂离子电池质量与性能的紧要环节。因此,我们应该抱着客观的态度,正确看待它的不足与进步,同时更加规范的进行充电等操作,在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大趋势下,将来新能源汽车将更广泛地使用于日常交通。在电动化全面来临之际,早日把悬在锂电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拿下。
责任编辑:wv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