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据外媒报道,铁-空气电池(Iron–airbatteries)的能量密度要远高于当前的锂电池。此外,其紧要构成物“铁”的储量十分富足,该材料的价格也很便宜。为此,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Jülich)也致力于重新研究该铁-空气电池这一理念(上世纪70年代就已提出)。
由于技术难题难以攻克,自上世纪80年代起,金属-空气电池的研究被弃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然而,最近数年来,该范畴的研发兴致越来越大。铁-空气电池的通过铁与氧的反应来获得能量。在反应过程中,铁氧化过程与生锈过程几乎相同。该反应要周边空气内的氧气参与反应,这样就无需考虑电池的氧气存储问题。由于可节省材料成本,使得研究机构纷纷开始研发铁-空气电池。
于利希研究中心与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ORNL)已成功观测到电池运行期间铁电极上的积聚物是要怎么样形成的,其观测精度可达纳米级。若欲进一步研发铁-空气电池并达到市场成熟水平,对其充放电反应的深入知道就显得至关紧要了,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期刊《纳米能源(Nano)》中。
据估计,铁-空气电池能量密度的理论值在1200Wh/kg,相较之下,当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约为600Wh/kg,若将电芯外壳的重量纳入考虑,其能量密度将低于350Wh/kg。
锂-空气电池的最大能量密度将达到11400Wh/kg,但其技术难度极大、复杂性较高。然而,倘若按体积能量密度来比对,铁-空气电池的表现则更好:9700Wh/l,几乎是当前锂电池(2000Wh/l)体积能量密度的5倍,锂-空气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仅为”6000Wh/l。关于众多移动设备而言,铁-空气电池的吸引力仍旧很大,因为体积(空间)要求也成为了移动使用的一项紧要参数指标。
于利希研究中心采用了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纳米材料科学中心(CenterforNanophaseMaterialsSciences)的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insituelectrochemicalatomicforcemicroscopes)对铁-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情况进行观察,并确认氧化铁颗粒(Fe(OH)2)是要怎么样形成于铁电极之上的。
(电极)积聚物提升电池容量
积聚物并不会降低电池的容量,恰恰相反,纳米多孔层(nanoporouslayer)会增大电极的活性表面积(activesurfacearea),在充放电周期后,其电池容量会小幅提升。得益于该研究调查,研究人员首次获得了纳米多孔层增生的清晰脉络图。
然而,距该产品的市场成熟尚有一段时间。研究人员在试验室内进行了数千次的充放电实验,尽管铁质孤岛电极(isolatedelectrodes)在运行时并未出现较大的能量损失,但铁-空气电池在采用空气电极作为电池的另一极后,充放电次数却只维持在20-30次。
该试验结果被划归到高温及高能量密度材料的研究项目领域内,该项目获得了德国联邦研究教育部(GermanFederalMinistryofEducationandResearch)的资金支持。
将来,美国橡树岭国家试验室与于利希研究中心或将签订合作协议,因为双方自2008年后就增强了在各个科研范畴内的研究。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