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电正极材料竞争加剧 桑顿新能源凭何脱颖而出?

2021-04-26 ryder

正极材料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加工成本等方面有着较大影响,锂电池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的进步。业内专家认为,将来10~20年,我国电动车及其产业链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锂电正极材料公司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高端锂电正极材料的需求将会更大。


目前,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加工公司数量较多,各公司的加工规模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新增项目的不断投产,锂电正极材料市场的竞争日趋猛烈,一些规模小、技术水平差的中小公司将面对淘汰风险。


2017年十一月十六日,在“2017’第二届动力锂离子电池使用国际峰会暨第三届我国电池行业智能制造研讨会”上,备受瞩目的“2016-2017年度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评选”结果揭晓,桑顿新能源荣获“年度材料供应商奖”。在众多锂电正极材料加工公司中,桑顿新能源并非布局最早的公司,从切入锂电正极材料到供应业内领先公司,桑顿新能源是要怎么样在正极材料范畴脱颖而出的呢?


据知道,桑顿新能源设有材料研究所,下设动力材料研究组、高镍材料研究组、基础材料研究组和高电压材料研究组。研究所将有机分散技术、高分子聚合技术、纳米技术等使用到材料制备中,电池材料的电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


桑顿新能源的正极材料产品可分为动力型与容量型,并形成了三元、磷酸铁锂和锰酸锂的多元化材料体系。动力型正极材料具有突出的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更适用于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容量型正极材料则更适用于锂离子储能电池及3C数码类产品电池。


智能制造已是不可逆的技术潮流,是不是使用先进的加工设备成为公司发展水平的紧要评价指标。桑顿新能源正极材料加工采用全自动化加工设备,从配混料、装卸钵、粉碎、分级、除铁,到包装,均在全自动密闭的非金属管道中进行。加工过程中,对产品中的水分和杂质进行严格控制,这一措施保障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017年九月,桑顿新能源申报的《NCA三元材料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入选2017年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并获财政部补助资金。该项目采用了先进绿色制造技术,在降低产品中原料及水、电等资源消耗量的同时,还提高了材料性能。据知道,该项目打破了目前这一范畴对国际产品的依靠以及国外技术的垄断,弥补了我国NCA三元材料在相关产业和技术方面的空白。


据知道,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将是桑顿新能源正极材料的一个紧要原料供应源。桑顿新能源母公司桑德集团已投资年解决10万吨废旧电池项目,该项目将废旧电池定向循环成电池原材料,不但处理了电池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因报废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有效保障了正极材料的原材料供应。


目前,桑顿新能源正极材料产量达3万吨,其中NCM三元材料14000吨、NCA三元材料6000吨、磷酸铁锂材料6000吨、锰酸锂材料4000吨。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的拉动,锂电正极材料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桑顿新能源紧抓机遇,持续加码锂电正极材料,预计2018年正极材料年产量将达5.2万吨。正极材料达到如此规模,在国内并不多见。


桑顿新能源在正极材料范畴的脱颖而出,不仅源自公司对研发的高度重视,对加工设备的大手笔投入,还得益于公司神奇的发展战略。正极材料是桑顿新能源庞大的产业链的一个紧要环节,从电池回收到正极材料加工,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产业链条内部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保障公司在电池正极材料范畴的竞争实力和优点地位。桑顿新能源在正极材料范畴越走越稳,越走越坚强。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