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全球锂电池供应格局或许将迎来更多“玩家”。尽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电动车的销售带来一定影响,普遍销售业绩平平,但为其供应动力的锂电池市场却并不平静,供应侧的竞争日趋猛烈。预计在亚洲和欧洲地区电动车数量增势迅猛的预期下,全球锂电供应格局或许将迎来更多“玩家”,而与此同时,我国在全球电池供应范畴的龙头地位并不会动摇。
全球锂电池供应格局或许将迎来更多“玩家”
据知道,全球锂电池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中日韩三分天下的格局。不过,从将来的发展趋势看,借传统燃油车所积累的优点,欧美国家的汽车公司正在发力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必然会对三分天下的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不止于此,三分天下的格局也可能从内部生变。
数据显示,今年八月,我国动力型锂电池的装车量为5.1吉瓦时,同比上升48.3%,环比上升2.2%。我国电池产业之所以大获成功,一方面受国内电池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80%的电池金属精炼产量、77%的电芯产量和60%的关键原材料产量,日本和韩国在电池金属精炼和开采方面均不及我国。
依据最新公布的“全球锂电池供应链排行榜”,我国已迅速超越过去10年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日本和韩国,成为全球锂电池市场最大的供应来源国。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保持全球锂电池供应的领先地位。
全球新能源车产业链业已完成从“以我国市场销量与预期为驱动”转变到“以全球市场预期为驱动”的过程。公共卫生事件后产业链下半年将迎来政策、销量和业绩三重因素共振:中欧政策坚强与继续向好打消顾虑;优质车型3Q20继续上市推动欧洲和我国销量双重共振;产业链二季度业绩见底并伴随整体估值向2021年切换,新能源车产业链迎来最佳布局时机。
展望动力锂离子电池将来竞争格局,看好龙头公司的长期成长性
产品力提升、较好的政策氛围重叠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全球电动车市场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电池参与方新增。我们认为,第三方龙头优于合资或自建电池厂,看好其长期竞争力和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1)中短时间:动力锂电池技术壁垒高,新进入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磨合才有能力与龙头公司抗衡;
2)长期:合资厂不足以威胁动力锂离子电池龙头:龙头早已形成规模效应与供应链管理体系,其成本管控等能力强大;而合资、自建电池厂紧要为相关车企服务,其进化能力稍弱,难以与第三方龙头公司抗衡。
全球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解
从使用趋势来看,与传统电池比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充电快速等优点,同时由于不含铅、镉等重金属材料被称为绿色新能源产品。因此,锂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车、空间技术、国防工业等多方面具有广阔的使用前景,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范畴甚至公共建筑和家庭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需求趋势来看,电动车市场将逐渐成为锂电池的第一大使用范畴。将来随着支持政策继续推动、技术进步、消费者习惯改变、配套设施普及等因素影响不断深入,预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00万辆,相比2017年上升2.7倍,同期全球电动车锂电池需求量将超过325GWh,相比2017年上升3.7倍。与此同时,锂电池行业的竞争也将紧要聚集在新能源动力汽车方面。
基于目前各国锂电池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提出对2025年锂电池供应链排名的预期。美国在2020年排名中位列第六,但今年大选后,局势可能出现转机。若美国加大对原材料的投资、推进新能源汽车普及,就有望在2025年赶超日本和我国成为第一。欧洲大陆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高达152GWh,是英国市场规模的五倍左右,若英国无法进入广阔的欧洲市场,其2025年实际排名可能不及预期。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