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逐步由政策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首先,随着更多的汽车厂商参与到新能源的力量中来,市场竞争会导致汽车厂商新增降价销售;其次,制造商通过张大加工来降低成本,达到规模效应。
瑞银(UBS)表示,到2023年,我国电动车和燃油汽车的息税前利润(EBIT)将实现盈亏平衡。倘若考虑到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高额补贴,这一目标有望比预期提前实现。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价格将持续下降,需求驱动将成为职业发展的紧要驱动力。
锂电结构性产量过剩,行业格局两阶段分析
锂电池的职业有用容量仍显不足,将来的职业聚集度将持续上升,强劲的继续强劲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从供应角度看,2016年,国内领先的动力锂电池加工量力为69.35亿千瓦时,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360.55亿千瓦时,同期上升率为51%。假设五大电池厂商(松下、三星、LG、比亚迪、CATL)的产量将按照统一的50%的职业上升率上升,预计到2020年五家公司的产量供应将达到180Gwh。
从需求来看,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373.4万辆,设备使用能力至少为324Gwh。背景下撤军的低端容量锂电池制造商和浓度的新增,我们假设的货物体积五大领先电池厂将上升到70%的占领到2020年,当他们的能力至少要达到226.84、妇女和可用的能力依然缺乏。
随着国内蓄电池厂的崛起,国内公司立足于一些高端产品,带动所有设备的技术水平提高,在镀膜机、绕线机、切割机等高端设备范畴,逐步赶上国外巨头。预计到2020年,国内锂电池设备产出率将达到80%,国内设备的替代空间巨大。
将来锂电池加工设备的发展规划包括国内外两条主线。全球范围内,松下、LG化工、三星SDI、CATL、比亚迪等有潜力的龙头公司都在大规模扩产。以试点情报为代表的我国公司将进一步与更多的领先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完成全球供应。
另一方面,大客户和小客户从下到上传递的资金压力是不同的。规模较小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更依靠于补贴,设备公司的信用问题更加严重,设备公司的应收账款面对压力。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