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电池的组成部分?

2021-04-24 ryder

锂电池主要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正极、铝箔、负极、铜箔、隔膜、电解液。


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含有大量有机物,比如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磷酸二甲酯。这些家伙一个个都自带燃爆属性,脸上写着远离火源四个字。此外,电池的正负极一旦短路,就会大量发热,甚至萌生火花,所以,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要用个东西把正负极隔起来,于是就引入了隔膜。


电池隔膜被减薄后,这层薄膜一旦破损,问题就会很严重。锂离子电池本身也暗藏着刺穿隔膜的隐患,这类现象叫枝晶,这个问题是一种写在锂离子电池基因里的病,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极表面会形成一些小毛刺,这些小毛刺就叫枝晶,而且枝晶会越长越大,最终就会穿透隔膜,造成短路。


要怎么样保证动力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电池系统的安全非得由电芯来处理,电芯要保证安全,就非得采用更稳定的材料,更安全的设计。


王子冬表示,今朝是刻意放低电芯的安全要求,降本、提高能量密度,在做热失控传播试验时就很难通过,评估整车的安全性还是应当在源头上的基本安全要求要把握好,在电芯层面的安全性上,选用更厚的隔膜,在电芯提高能量密度的设计上不应当通过减薄隔膜厚度实现。


电池包充电时的安全管理是关键!由于动力锂离子电池成组使用最关键也是最核心的问题:一是安全、二是寿命,特别是在快速充电时,电池包内电池的差异加大,要怎么样处理电池包的使用寿命,面临巨大挑战。


影响电池安全使用和循环寿命的因素,除了电池自身工艺性和产品质量外,至关紧要的一个问题是:电池成组充电时的安全性管控和热管理技术。没有完善的电池成组安全性管控和热管理技术,电池的安全性和长寿命循环就无法保证,因此,动力电池充电的管理系统与电池自身的安全同等紧要。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要怎么样处理?


王子冬认为,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主要由动力电池热失控所引起,热失控不仅仅是结果,原由也错综复杂,事故源头难以明确,安全性问题应得到高度重视。


业界不断反思安全问题,盲目追求高能量密度成为焦点,专业人士指出,理论上电池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成反比,企业追求高能量密度,安全问题随之暴露,虽然未能明确已发生的起火事件与追求能量密度存在多大相关性,但随着高镍三元电池进入市场,新能源汽车面临更高的安全技术要求。


要怎么样在高能量密度和提高安全性间取得平衡,成为当前业内亟待处理的一大难题,各个企业则从单体电芯、模组设计和电池组的结构设计多个层级提高整体安全性。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