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我们的龙头地位是自己一手一脚拼出来的,首先技术打底,还有就是勤奋与选择。”
新能源汽车产业浪潮兴起,催生出上游各细分市场“独角兽”的崛起。在一些关键范畴,它们成功冲破外资公司的技术封锁,实现国产化。
在涂布模头范畴,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曼恩斯特”)便是其中一个关键玩家。在为涂布模头国产化进程踩下“油门”的过程中,这家高科技民营企业现已与中国95%以上的大中型电池厂商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
作为锂离子电池加工的关键环节,涂布行业早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长期以来,涂布机核心零部件模头一直被三菱、EDI等外企垄断,进口依靠导致国产涂布机成本居高不下。
涂布模头被视为涂布机的心脏,它不仅是高速定量涂布必不可少的设备,同时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成品率的关键装置。
在曼恩斯特的客户名单中,包括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力神、孚能科技、国轩高科、万向、亿纬锂能等中国知名锂电企业。
“我们的龙头地位是自己一手一脚拼出来的,首先技术打底,还有就是勤奋与选择。”曼恩斯特相关负责人向「角马能源」解析。
但先驱者往往孤单而艰难。尽管曼恩斯特在中国涂布模头企业中遥遥领先,但面对外资巨头的技术与成本的双重夹击,这家“独角兽”能突出重围吗?
“魔头”突围
在曼恩斯特的官网中,企业愿景一栏这样写着:“让涂层技术变得简单。”但实际上,这个愿景实现起来并不简单。
直到两年前,该公司成功将其研制出的全自动模头实现自动适应工艺,才让它在涂布机这个细分市场开疆拓土变得简单起来。
截至目前,曼恩斯特已向市场交付近40台全自动模头。
资料显示,曼恩斯特致力于涂布技术研发,产品涵盖锂电池正负极涂布、各类光学涂布、平板涂布、隔膜表面涂层涂布、铜铝箔表面导电导热涂层涂布等范畴。
涂布是锂电池研制和加工中的关键工序之一,技术壁垒较高。
在锂离子电池研制和加工过程中,涂布机扮演着紧要角色,影响着电池制作的一致性和安全。它通过将搅拌后的浆料平均地涂在金属集流体箔材上,并烘干制成正、负极片。
五年前,曼恩斯特在深圳成立。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大发展带动锂离子电池加工,造就了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诸多“超级独角兽”。
锂离子电池加工设备产业链上下游也因此迎来高光时刻。某权威机构统计,2016-2018年中国锂电加工设备产值分别为120亿元、150亿元、186亿元,预计2020锂离子电池设备市场规模达243亿元。
曼恩斯特之所以能在涂布模头市场实现突围,源于其在研发范畴的高投入。“当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在研发方面。”上述负责人说。
他还透露,近三年,该公司的研发经费占其总营业额的10%以上。
除了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该公司还建立起一个拥有30余人的研发团队。这支占公司总人数近1/3的队伍,囊括了“国家”教授、高校教师、行业资深工程师等核心力量。
此外,该公司还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重庆云天化集团等组成各类研发平台,斩获30多项已授权技术发明专利。
在技术团队加持下,曼恩斯特不断取得冲破。如今,其最薄的湿膜涂层厚度低至1μm,而最薄干膜厚度更是不超过0.1μm,最长出产能力可以达到2000mm。在合理使用保养的情况下,该公司的涂布模头寿命可达进口同类产品的1.5-2倍。
上述负责人解析,去年,曼恩斯特的营收达8000万元,而今年预计营收将达到1.5亿元。其最大年产可达2000套,截至目前,新模加维修已超过1000套。
不过,技术仅仅是曼恩斯特的优点之一。为了真正打入中国各大锂离子电池企业供应商名单,曼恩斯特还准备了另一张通行证。
“我们可以依据客户自身的流体进行‘私人订制’。这样设计出的产品,可以更好地匹配不同电池企业的工艺。目前我们最先进的产品是多层涂布模头和全自动涂布模头。”上述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在高端工业设备制造范畴,中国公司与外资巨头的差距不仅体今朝技术研发范畴,更在于售后服务。一个不为外界所熟知的事实是,曼恩斯特的发家恰恰是因其练好了售后这项基本功。
“我们的团队不仅知道要怎么样把模头做好,更知道整个涂布工艺,凭借我们对涂布工艺的理解,我们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客户在后期及时维修售后。”上述人士说。
曼恩斯特的自信或许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爆发。自六年前国家推行补贴政策以来,新能源汽车的中国市场销量已由当初的1.76万辆飙升至122万辆,居全球首位。
浪潮波及锂离子电池及其整个上游供应链。而涂布产业价格高企,为曼恩斯特的国产化替代创造需求缺口。
不过,打破外企垄断并非易事。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曼恩斯特注定要经历一段漫长的负重前行之路。
负重前行
曼恩斯特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
作为第一个经济特区,这里是中国最早在外企冲击下开启国产化替代的地区之一,并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集群。
在该公司的创业团队中,部分核心成员出身于同处华南的本土汽车巨头企业。后者在曼恩斯特创业过程中扮演了至关紧要的角色。
曼恩斯特创立于2014年。此前一年,中国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始执行补贴政策。
上述负责人回想,当时,他做过市场调研,彼时模头的成本占涂布总成本的30%-40%,想要降低涂布成本,模头非得国产化。
“于是我选择专注于一点,也专克这一点。”他说。
曼恩斯特很快搭建起一支拥有多年模头研发经验的技术团队。但由于外企垄断和国内技术尚不成熟,这家初创公司在初始阶段曾饱受低知名度和低品牌认可度之苦。
“刚出来创业的时候,资金、能力以及人脉都有限。早期我们的模头在市场并未得到认可,于是我们就自己开始做涂布机想要打开销路。后来中途我们也转战为其他范畴做模头维持生计。”上述负责人回想。
困局之中,该公司的创始成员将目光瞄向了国内某大型知名锂电公司,并成功“入库”。
该锂离子电池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在新能源汽车和上游锂离子电池范畴均有布局的行业巨头。曼恩斯特创立当年,该锂电企业首次闯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
至今,该公司仍旧稳居中国第一大新能源汽车之位,并在动力电池范畴与另一巨头两分天下。
此般紧要的背书让曼恩斯特时来运转。如今,曼恩斯特的出货量,在中国锂离子电池涂布模头企业的国产设备新扩张产能中排名第一。
不过,该公司的管理层并不满足于此。下一站,他们将加速国产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二是提升电池倍率性能,三是提升涂布加工效率。”上述负责人说。
曼恩斯特埋首在自己的细分范畴,寄望于通过技术上的不断冲破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这是当前时代下“隐形冠军”们的立身之本,它们长期隐身于产业链前端的光芒背后,唯有技术冲破方可成功。
但恰恰是它们推动的国产化替代,才真正支撑起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各个产业的崛起。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