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离子电池储能能力衰退的原由有哪些?

2021-04-24 ryder

据外媒报道,由于储能密度高,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和氟化物等材料,是前景极好的电动车锂电池电极材料。但是,它们的储能能力衰退很快。日前,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一种带有氧化铁电极的锂电池发现,电池充放电超过100次后萌生的损耗,是由氧化锂积累和电解质分析造成的。


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氧化铁电极,由廉价无毒的磁铁矿制成。比起目前的电极材料,磁铁矿等转换型电极材料(即和锂发生反应时转换为全新产物),可以储存更多的能量,因为它们可以容纳更多锂离子。然而,这些材料的储能能力衰减非常快,并且依靠于电流密度。


为了找出循环不稳定的原由,科学家们试图观察,当电池完成100次循环后,磁铁矿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变化情况。他们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同步X射线吸收光谱(XAS),进行研究。TEM的电子束通过样本传输,萌生特征物质的结构图像或衍射图案,XAS利用X射线来检测材料的化学性质。


科学家们利用这些技术发现,第一次放电时,磁铁矿完全分析成金属铁纳米颗粒和氧化锂。但在接下来的充电过程中,这种转化反应并不是完全可逆的,金属铁和氧化锂的残留物依然存在。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科学家们提出一种储能能力衰退的解释。CFN电子显微镜小组的科学家、共同首席作者SooyeonHwang说,由于氧化锂的电子导电性较低,它的积累会对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穿梭的电子形成屏障,我们把它叫做内部钝化层。同样,电解质分析也会形成表面钝化层,妨碍离子传导。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