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为什么说动力电池回收迫在眉睫?动力电池回收面临着哪些挑战?

2021-04-24 ryder

7月25日,工信部发布通知称,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经研究,确定京津冀地区、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宁波市、厦门市及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地区和企业。
通知明确,试点地区及企业,将统筹推进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汽车加工企业落实加工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回收服务网点,充足发挥现有售后服务渠道优点,与电池加工、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及综合利用企业合作构建区域化回收利用体系。做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相关信息公开,采取回购、以旧换新等措施促使动力蓄电池回收。

回收迫在眉睫


依据中汽研数据显示,预计2018-2020年,国内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实际上,进入国内进入拆解程序的新能源车电池体量较少,甚至超过八成的回收电池滞留在车企,既潜藏环境污染和安全风险,也不利于资源的梯次利用。


为什么是中国铁塔公司?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试点范围内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唯一的企业。其优点在于铁塔其通信基站可实现电池阶梯利用使用场景。


早在2015年中国铁塔公司就开始了动力电池回收及循环利用的工作,先期组织了9省(市)分公司、10个厂商建设了57个实验站点。并在12个省份(直辖市)11000多个站址开展梯级电池替换现有铅酸电池的试点。


规模化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动力电池回收备受酷爱,但眼下这一行业却处于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行业内仍需攻破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技术两大关卡,另一方面,在商业化方面存在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盈利难的问题。


目前对于动力电池拆解回收的工艺有三种:干法、湿法、生物回收,前两种回收工艺已经比较成熟,可适用于工业化使用,后一种尚处于试验室阶段。由于电池种类繁杂,使得对技术要求愈加复杂严苛。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