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什么是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倘若通俗地讲,全固态电池就是里面没有气体、没有液体,所有材料都以固态形式存在的电池。
而考虑到今朝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池为锂电池,我们在这里将默认把“全固态锂电池”当做全固态电池的代表(暂时忽略全固态锂硫等新型电池)。
本文也会着重解析全固态锂电池(以下将全部简称为“全固态电池”)的各方面,以飨读者。
一般来说,锂电池紧要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结构壳体等部分组成,其中电解液使得电流可以在电池内部以离子形式传导。
电解液技术是锂电池的核心技术之一,也是今朝电池工业中利润很高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读者可能发现过自己的锂电池用久后有的会鼓胀,而在更极端的小概率事件下,有的甚至会发生危险(比如近来的扭扭车的电池爆炸事件,导致了相关的加工公司和电池公司遇到了全面的困难)。
另外一般来说,今朝的锂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有限,在40度以上的高温下寿命会急剧缩短,安全性能会也出现很大的问题(所以特斯拉MODELS会有一套严格的电池温控系统,就是为此)。
实际上,以上所说的几个安全方面的问题都是与我们今朝电池用的有机体系的电解液笔直相关的。
而为知道决电池安全问题,提高能量密度,目前科研界和工业界都在研发以及加工全固态电池,也就是把传统的锂电池的隔膜和电解液,换成固态的电解质材料。
那么说来说去,相比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般锂电池,全固态电池的优势紧要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
影响一般锂离电池的安全性的因素紧要是什么?
1)电极材料特性,比如在大电流下工作有可能出现锂枝晶,从而刺破隔膜导致短路破坏;
2)电解液为有机液体,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氧化分析、萌生气体、发生燃烧的倾向都会加剧;
3)电池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小厂家的电池安全性能不达标;
4)电池管理系统不合格,造成电池的过充放,导致危险的发生。
而倘若采用了全固态电池技术,以上的1和2两点问题就可以笔直得到处理,而且所得的电池的最高工作温度可以从今朝的40度提升到更高,这样就可以使电池的适应工作温度区间更宽,使用范围也会更广。
安全性,其实是全固态电池范畴发展的最根本驱动力之一。下面说一下固态电池的优点
固态电池是什么优点?
优点之一:薄--体积小
实际上,体积能量密度关于电池来说是一个很紧要的参数,倘若就使用范畴来说,要求从高到低是消费电子产品》家用电动车》电动公交车。
倘若通俗地讲,就是体积能量密度高了,因此相同质量的电池才能做的体积更小。
电子产品中的可用空间往往很有限,很多产品(例手机、平板电脑)有近1/3左右的体积和质量已经被电池占据,而且在广大加工厂商和消费者希望对电池进一步提高容量(新增续航)和压缩体积(便携美观和便于设计)的要求下,高压实、体积能量密度最高的钴酸锂(LCO)电池仍旧是当仁不让的主流产品。
传统锂电池中,要使用隔膜和电解液,它们加起来占据了电池中近40%的体积和25%的质量。
而倘若把它们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紧要有有机和无机陶瓷材料两个体系),正负极之间的距离(传统上由隔膜电解液填充,今朝由固态电解质填充)可以缩短到甚至惟有几到十几个微米,这样电池的厚度就能大大地降低--因此全固态电池技术是电池小型化,薄膜化的必经之路。
不仅如此,很多经过物理/化学气相沉积(PVD/CVD)制备的全固态电池,其整体厚度可能惟有几十个微米,因此就可以制成非常小的电源器件,整合到MEMS(微机电系统)范畴中。
能够制成体积非常小的电池也是全固态电池技术的一大特色,这可以方便电池适应各种新型小尺寸智能电子设备的使用,而在这一点上传统的锂电池的技术是很难达到的。
目前许多纳米材料实用的一大关键障碍就在于比表面积大,体积密度过低,导致倘若基于这些材料制成产品,往往相同质量下占据体积过大,即体积能量密度偏低,完全无法满足一般工业品的要求。
所以今朝的纳米(电池)材料科研中往往选择了不报道这方面的参数,原由不难理解。
优点之二:柔性化的前景
全固态电池可以经过进一步的优化,变成柔性电池,从而带来更多的功能和体验。
实际上,即使是脆性的陶瓷材料,在厚度薄到毫米级以下后常常是可以弯曲的,材料会变得有柔性。
相应的,全固态电池在轻薄化后柔性程度也会有分明的提高,通过使用适当的封装材料(不能是钢性的外壳),制成的电池可以经受几百到几千次的弯曲而保证性能基本不衰减。
实际上,以各种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柔性电子器件是下一代电子产品发展的紧要方向,而这就要求该产品中的元件同样要具有柔性,因此柔性全固态电池是科研与工业界中,非常有前景的明日之星。
不仅如此,功能化的全固态电池潜力远不只以上的柔性电池,经过电池材料结构优化可以制成透亮电池,或者是拉伸幅度可达300%的可拉伸电池,或是可以和光伏器件集成化的发电-存储一体化器件等等--全固态电池所意味的功能上的创新使用前景还有很多,在这方面科研人员与工程师们的想像力会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欣喜。
优点之三:更安全
作为一种能量存储器件,实际上所有电池在热力学实质上都不可能是绝对安全的。
但是电池实际使用中的决定其真正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电池的电极材料特性、电解液的性质,以及电子产品中的电池管理系统等。
目前一般商用的锂离子的安全性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在这里用“不够理想”来评价今朝电池的安全性,应当是一个比较适宜的评价。
优点之四:轻--能量密度高
使用了全固态电解质后,锂电池的适用材料体系也会发生改变,其中核心的一点就是可以不必使用嵌锂的石墨负极,而是笔直使用金属锂来做负极,这样可以分明减轻负极材料的用量,使得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有分明提高。
此外,许多新型高性能电极材料,可能之前与现有的电解液体系的兼容性并不好,但是在使用全固态电解质后该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今朝许多试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了(一般锂电池是100-220Wh/kg)。
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或许全固态电池真的有希望让我们的生活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
诸多挑战
固态电池发展目前面对着诸多挑战,由于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材料均为固体,导电过程是点接触,因此电池制造过程中需处理基于界面阻抗的问题。
此外,因所有电池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均会萌生体积膨胀和收缩,液态电池的忍耐度较大,但固态电池有可能会出现裂开的情况,就现阶段技术水平而言,固态电池的循环设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问题之一:成本仍旧偏高,制备工艺复杂,技术不够成熟
目前的全固态锂电池的电解质紧要有有机和无机两大体系,成本总体偏高,尤其是无机体系的电池很多采用CVD/PVD等复杂的工艺制备,加工(沉积薄膜)速度慢,成本昂贵,单体电池容量很小,往往只适合做小型电子器件用的电池。
不仅如此,全固态电池今朝的制备技术成熟度总体一般,能形成规模产量的公司非常有限,技术规模化扩产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仍处于推广发展期。
问题之二:快充不实际
目前全固态电池的倍率性能整体偏低,内阻较大,高倍率放电时压降较大,倘若想指望该类技术能在近期处理电池快充的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目前市面上有些使用全固态电池的产品,实际上都不是在室温下工作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已经在运行的3000余辆使用全固态电池的出租车(电芯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60Wh/kg,优于今朝商用的一般锂电池)。
问题之三:暂时无法大规模商业化
作为电动车电池的资深专家,全电池咨询公司总裁梅纳海姆·安德曼指出:“当前,电动车采用的固态电池仍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还无法确定商业化的时间表,由于固态电池不太可能选用锂电池所用的各种化学材料,预计其售价将非常高,而且量产难度也很大。”
此外,虽然丰田方面表示,固态电池的充电时间比锂电池缩短一倍,但与此同时,固态电池的性能极易受温度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电池很可能在温度稍高的情况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快充效果。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也对丰田的计划持怀疑态度,认为丰田量产固态电池包难度不小。
上述这些说法仿佛验证了马斯克所言非虚,“固态电池技术并未上路,还处在研发阶段”。不过,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丰田致力于开发的固态电池将走向何方,但倘若丰田能真正推动其发展并使用,电动车电池行业将迎来颠覆性的变革,就如同当年丰田推出普锐斯,一举占据了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一样。
公司的固态电池布局
今朝已经有许多start-ups以及传统工业巨头公司投入到了全固态电池行业中。
丰田、松下、三星、三菱以及国内的宁德时代等电池行业领军公司都已经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的储备研发。
相对而言,技术成熟度较高、技术沉淀较深的当属法国的Bolloré、美国Sakti3和日本丰田。这三家也分别代表了以聚合物、氧化物和硫化物三大固态电解质的典型技术开发方向。
在欧洲比较出名的Bolloré,采用的是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三星采用的则是硫化物电解质体系。英国富豪詹姆斯-戴森(JamesDyson)在2015年公司收购了固态电池公司Sakti3,2016年八月,戴森表示,将出资14亿美元兴建一座电池厂。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BOSCH),2015年收购美国电池公司“Seeo”。博世和Seeo然后与日本著名的GSYUASA(汤浅)电池公司和三菱重工共同建立了新厂,主攻固态阳极锂电池。
2016年十二月十七日,宁德时代研发经理郭永胜解析了公司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研发进程,他表示,宁德时代在做固态电池之前对全球做固态电池的公司做了调研,目前该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
宁德时代在研发过程中,也在关注固态电池的制造问题,固态电池整个制造工艺跟传统的锂离子的制造工艺不同,要新的设备,新的工艺,所以宁德时代也同时进行工艺的研发。
总体来说,全固态电池是电池科研与工业界公认的下一步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已经没有悬念,但是详尽到固态电解质的电导率、电池倍率、电池制备效率、成本控制方面,全固态电池依然有一段路要走。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