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电池爆炸常见的原由有哪些?要怎么样避免电池爆炸?

2021-04-24 ryder

过热是锂电池发生爆炸最常见的原由。这通常是指外部因素引起热失控,也就是电池某一部分温度升高,进而导致其他部分温度升高,这样,电池发热部分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电池内电解质开始膨胀,蒸汽出现,最终导致电池因内压过大而爆炸。


机械损坏是另一个原由,简单来说就是挤压引起短路。锂电池有轻灵耐用的特点,从当年笨重的大哥大到今天轻薄时髦的智能机,电池的改良起到了紧要作用。但也正是因为今天我们对于轻便越来越执着的追求,锂电池在设计上,其外壳和正负级之间的隔膜越来越薄,这就为电池安全埋下了隐患。因为一旦隔膜损坏,就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电芯内部产热。


手机电池技术大揭密:三星没有使用最安全的电池?


那么Note7爆炸属于哪种原由呢?不久前,三星曾表示加工过程中一个罕见的错误导致电池正负极相触,造成电池过热,这仿佛是在描述内部短路,但目前三星没有对此给出更多细节。


有外媒根据网传的爆炸图片及当事人描述推测,Note7爆炸正是由机械损坏导致的短路引起。因为在多起爆炸事件中,当事人并没有在给手机充电,没有提到手机在爆炸前出现膨胀的情况,并且从爆炸后的图片来看,如果是过热导致的爆炸,手机烧毁面积应当更大。


手机电池技术大揭密:三星没有使用最安全的电池?


最近有SDI(Note7电池供应商)的内部人士也表示,爆炸是由于电池R角位出现了正负极短路的问题。


今朝是什么靠谱的技术可以戒备电池爆炸?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哪种原由引起的失控,不同电池电芯的表现形式不同,有的会起火,但并不一定会爆炸。


在工业上,针对不同的安全问题,锂电池会采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例如热熔断器、热敏电阻可以用来戒备短路引起的过热。


而在戒备电池爆炸方面,最传统的处理方案是增加安全阀。当电池内压过大时,气体可以通过安全阀逃逸出去,从而阻止爆炸发生。


类似的方法是把电池外壳做薄,这可能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电池外壳越薄,不就越容易开裂?但事实上,正是因为轻薄的电池外壳能够承受的压力更小,所以可以在电池发生热失控,但压力还没有达到特别危险的程度时及时裂开,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安全阀。


另外还有使用抗燃型电解质。锂电池采用的电解质一般都具有低沸点、低燃点的特点,一旦电池受到损坏,电解质暴露在空气中,很可能就会带来爆炸的危险。虽然说,研制出既具电池电解质理想属性、又不会在遇热或明火时燃烧的电解质几乎是白日做梦,但是增加电解质的抗燃性还是有可能的。


什么样的手机电池比较安全?


前不久,著名拆机网站iFixit爆料,在中国以外市场发售的Note7使用的都是锂电池,而不是更为稳妥安全的聚合物锂电池。那么,这里所说的聚合物锂电池究竟有哪些?它比其他电池更加安全吗?


首先知道一下电池的分类。手机电池曾经历过镍铬电池和镍氢电池时代,而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在性能上与前两者相比有分明优点,锂电池已成为主流的手机电池。但是今朝,锂电池也衍生出了许多子类。


依据锂电池所用的电解材料,锂电池可以分为液态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简称聚锂离子电池)。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液态锂电池使用的是液体电解质,聚合物锂电池则以干态或胶态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来代替。此外,锂电池的加工成本要低一些。与一般液态锂电池相比,聚锂离子电池不仅容量更高、寿命更长、设计更加灵活,而且由于不存在漏液问题,安全性也更高。


要怎么样能避免电池爆炸?


但即使是相对安全的聚锂离子电池,也仍旧有可能因为温度过高、短路、过度充电、遭遇重击或电池损坏等发生爆炸。理论上,没有一款电池可以做到绝对安全,安全只能是相对于不同的标准而言。


手机电池技术大揭密:三星没有使用最安全的电池?


不同的电池安全标准


所以,在平时使用中,我们还是要避免极端情况,以下是部分锂电池安全使用指南:


使用手机加工商提供的原配电池,不要因贪图便宜而使用不知名的厂商加工的电池(虽然Note7事件让这一条显得十分尴尬,但购买来路不明的电池只会增加风险);


不要在温度过高或过低(低于零度)的环境中充电,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电池过热,而温度过低时,金属锂会在负极表面析出形成锂结晶,锂结晶沉积会刺穿隔膜造成电池内短路(但今朝有些电池已经加入了低温环境中阻止充电的技术);


如果你需要在充电时使用某些容易使手机发热的功能,或彻夜充电,那么最好摘掉手机套,以保证电池正常散热;


保持手机有一半以上的电量对延长电池寿命很有帮助,因为锂电池在低电压下容易受损;


留意充电环境,尽量不要在易燃物附近、车内或安全通道内充电;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