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上海硅酸盐所在高性能锂空气电池研究范畴取得系列进展

2021-04-24 ryder

高比能量锂空气电池是将来大容量纯电动车潜在的动力电源技术之一,然而由于充电动力学速率低限制了其实际性能的提升,导致其过电位高、循环性能差、电流密度低、电极材料不稳定、电解质分析等问题。发展廉价、高活性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是锂空气电池的研究热点。过去五年有超过900多篇相关论文,70多种催化剂被大量尝试,但研究工作缺乏设计和系统性。开展材料的设计与计算,将计算与试验结合,是快速推进锂空气电池研究的紧要途径,并推动材料基因组发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与温兆银合作,将理论计算与电化学试验验证结合,针对几种典型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开展计算研究,建立了锂离子脱附与析氧反应势垒与催化剂的表面酸性相关规律的理论模型,预测了2.4-3.1eV的表面酸性范围内催化剂的高活性,提出了Co3O4,CoO,Mo2C,TiC以及TiN等几种高活性催化剂。通过CoO与Co3O4体系的过电位、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的对比性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模型与材料体系。研究成果发表于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10.1021/jacs.5b07792)。


温兆银率领的课题组设计和制备成功具有(111)面优先生长的Co3O4无支撑催化剂,并获得了优异的容量、极化等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发表在EnergyampEnvironmentalScience(2011,4,4727),刘建军率领的研究小组将第一性原理计算与热力学分解结合建立O2/Li2O2/Co3O4的三相界面模型,揭示了Co3O4(111)面具有高催化活性的机制,进一步验证了表面酸性与催化活性关系的理论预测。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的刊物ACSCatalysis(2015,5,73)上。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