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复旦大学研发太阳能纤维电池 衣服变成个人光伏电站

2021-04-24 ryder

最新一期的国际化学权威期刊《使用化学》刊发了复旦大学先进材料试验室、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成果。他们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能源器件取向碳纳米管纤维。


基于这一技术制造的新型太阳能纤维电池,使人类随时随地、高效使用太阳能的梦想有望成为实际。将来人们穿在身上的衣服、戴在头上的帽子、拎在手里的包都能自我发电,可给奄奄一息的手机充电。而目前占地面积庞大的发电站,将来也许将被一个桌子大小的机器所取代。


彭慧胜的团队11日向记者展示了由这种新型电池。它像头发丝一样细,直径惟有60-100微米。彭慧胜解析,它们可以像一般化学纤维一样编织成衣服、裤子等纺织品,成为一整块可穿在身上的大太阳能电池,并实现自身发电。


这种新型太阳能纤维电池,在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同时,还能把这些能量储存起来,而不需要外接其他蓄电池或储能设备,即使在没有日光、又对光电需求量更大的夜间,人们也可随心所欲地使用太阳光能源。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无法做到。


据悉,碳纳米管纤维已在防弹衣、航空航天、医疗和体育器械等广泛范畴显示出紧要使用前景。质量轻、可编织,且价格极其低廉,100米的价格仅为几元人民币,这使其大规模运用成为可能。


该项目曾被《自然》杂志评为亚太地区十大研究亮点之一,《使用化学》将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审稿专家一致认为,彭慧胜课题组用一个非常简单和低成本的办法,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在一根纤维上同时实现光电转换和储能,这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对于全纤维状能源系统迈出了关键一步。


彭慧胜还透露,将碳纳米纤维制成太阳能电池的过程基本无污染,效率高,制作工艺相对来说也较简单,具有大量稳定加工的可能性。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公司瞄准了这块潜在利润巨大的新范畴。但他表示,科学家还要处理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就是在编织时要怎么样安排好纤维的正负极。中新社上海12月11日电(记者邹瑞玥)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