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中外学者发现锂离子传输“单壁锂阱”

2021-04-24 ryder

我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课题组与中外学者合作,在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紧要发现。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笔直观测到了一种独特的非周期性结构。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mdash通讯》。


通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对一种经典固态电解质锂镧钛氧进行观测,研究者发现大量单原子层缺陷。不同于晶界、层错等已知的非周期性结构,这种缺陷由一层化学成分、原子排列都不同于锂镧钛氧的单原子层物质组成,并且它们只会沿着特定的晶体学取向出现。这一微观特质导致所观察到的单原子层缺陷经常相互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这种非周期性结构就像单原子层构筑的lsquo围城rsquo,里面的锂离子出不来,外面的锂离子进不去。马骋说,因此,尽管它们本身惟有一个原子层厚,但却可以让相当一部分体积的材料无法参与离子传输,从而大幅降低材料整体的锂离子传输效率。


基于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的观测结果,研究者通过理论计算发现这些缺陷尽管惟有一个原子层厚,但其特殊的原子构型却可以彻底阻止锂离子在垂直方向上穿过。因此,当它们相互结合形成闭合回路后,锂离子无法进入或离开被缺陷关闭的空间,从而导致这部分材料被隔绝于整体的离子传输之外。电镜观测已证实该现象在样品中大量存在,而离子电导率将因此下降约1~2个数量级。


研究者把这种神奇的非周期性结构命名为单壁锂阱。它的发现声明除了晶界、点缺陷以外的非周期性结构也有可能强烈地影响离子传输,因此在其它紧要体系中也急需开展类似的研究。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