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业内热议许久的比亚迪“刀片电池”终于露出真容。
比亚迪“刀片电池”可循环充放电3000次以上,支持超过12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单次充电可续航600公里,挑战针刺探测。
关于新能源电池范畴继续了多年的路线之争问题,王传福说:“在新能源乘用车范畴,许多公司陷入对续驶里程的攀比之中,这种攀比的压力,会转嫁到动力锂离子电池身上,让行业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出现非理性的追求。坦白讲,正是对电池能量密度不切实际的追求,带偏了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路线,并且让新能源乘用车的安全性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图源:比亚迪官网
挑战电池试验界的“珠穆朗玛峰”
亚迪官方表示,“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
相较传统的有模电池组,“刀片电池”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可达到180Wh/kg。相比此前有模电池包提升约莫9%,电池在同等体积下能量密度上比传统铁电池提升了约50%。
比较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的最紧要的升级便是将电芯内部实现无模组设计,电芯笔直集成为电池组(即CTp技术),从而大幅提升集成效率。
CpT(celltopack)是笔直将电芯集成在电池组内部的一种技术,与以往封装结构相比省去了电池模组组装环节,使得电池组零部件数量减少40%,CTp电池组体积利用率提高了15%-20%,加工效率提升了50%,大幅降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目前,CTp电池组体技术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家电池制造商手中。
在公布会现场,比亚迪也公布了一段对“刀片电池”进行针刺探测的视频。
业内人士解析称,针刺探测其实就是人为模拟电池内部短路的一种试验。探测是将一根金属针刺穿电池,导致内部发生短路,随后观察电池的表现。目前,该试验被业界认为是电池安全探测中非常严苛的一种,可以模拟电池贯穿极度危险情况下的整车安全,被称为电池试验界的“珠穆朗玛峰”。
视频中,参与同样探测的还有三元锂电池和传统磷酸铁锂块状电池。在同样的探测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开始剧烈燃烧;传统磷酸铁锂块状电池无明火、有烟,表面温度达到200℃~400℃;“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温度为30℃-60℃左右。
这意味着,“刀片电池”在破损严重的情况下电池也不会起火。
关于“刀片电池”在针刺探测中的表现,我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的评价是”非常优异“。
“‘刀片电池’表现优异的原由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刀片电池’是一个长条型的电池,所以它的散热面积比较大;另一方面,当针刺的时候,它短路的回路比较长,所以产热的能力相对要下降,即产热下降而散热增强,因此升温速率就会比较小。所以它的针刺探测表现非常好。”欧阳明高在公布会现场通过视频连线说。
已进入量产阶段
目前,比亚迪刀片电池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今年六月左右,将搭载在比亚迪汉投产上市。比亚迪副总裁何龙称:“今天,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办法。”
关于“刀片电池”的商用问题,王传福在会上透露,“刀片电池”只在比亚迪汉纯电车型搭载使用,其他车型暂无规划。据解析,比亚迪汉预计在今年六月上市。
何龙在公布会上表示,“今天,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办法。”他表示,比亚迪“弗迪系”全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将向整个新能源车行业开放共享,让行业和消费者受益。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将提升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董事总经理吕娟指出,比亚迪对铁锂电池进行了效果分明的改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虽然年轻,但销量及结构优化继续进行,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全球竞争力。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公司提升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在电池组乃至整车层面的紧要性,有助于二者(比亚迪以电池公司身份)以先进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为依托,在和国际动力锂离子电池供应商,和自主乃至全球车企龙头的产业链博弈中取得有利地位,并使得更多消费者酷爱新能源汽车。
预计2020年磷酸铁锂的电池在商用车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从投资的角度,上游磷酸铁锂得以放量,下游商用车盈利能力边际改善。由于整个磷酸铁锂的上游已经经过三年洗牌,行业聚集度较高。龙头公司受益分明。
关于业内合作,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兼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表示:“今天,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技术的合作办法。”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