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日本研制出性能优异的全固态电池极材料

2021-04-24 ryder

由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声明,在固体电解质中,仅由喷雾沉积法制备的工业硅纳米颗粒组成的硅负极具有优异的电极性能。该办法是一种成本效益高的大气技术,因此研究人员的结果声明,不久未来将能够低成本和大规模加工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大容量负极。


硅理论上的容量可达4200毫安/克,比起常用在商用锂电上作活性负极材料的石墨容量要大10倍。用硅代替传统的石墨可以极大地延长电动车每次充电的行驶里程,但硅在锂化和脱锂,即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容量变化,这妨碍了其在电池中的实际使用。


在传统的液体电解质中,要使用聚合粘合剂来将电极中的活性物质颗粒固定在一起,并且保持它们与金属表面的附着力。硅不断的容量变化会导致粒子分离,损失活性物质,最后造成继续的容量损失。在固态电池中,活性物质被置于两个固态元件之间,即固态电解质隔离层和金属集电流器。溅射沉积的纯硅薄膜的实际面积容量超过2.2mAh/cm2,在固体电解质中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速率放电能力。尽管如此,全固态锂电池负极的成本效益和工业可扩展性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图片来源: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团队的研究人员已经采用了另一种合成办法来获得高性能的负极,用于商用硅纳米颗粒的全固态锂电池。他们发现纳米粒子在固态电池中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在锂化后,它们在固态电解质分离器层和金属集电器之间的有限空间中进行体积膨胀、结构压实和分明的聚结形成一个继续的膜,类似于蒸发法制备的膜。因此,由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纳米粒子组成的负极具有优异的电极性能,这是往日只能在溅射沉积的薄膜电极上观察到的。喷雾沉积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大气技术,可用于大规模加工。


因此,这些发现将为低成本和大规模加工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大容量负极铺平道路。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