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简述锂电池材料标准的问题与提议

2021-04-26 ryder

(1)标准总体数量较少


目前锂电池材料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较少,且全部为推荐性标准,缺乏强制性标准,致使现有标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使产业进步的用途有限。另外,现有标准对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倾覆不全面,存在某些产品缺乏标准或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跟不上发展要等情况。例如:作为我国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范畴大力推广使用的磷酸铁锂材料,虽然在2010年已列入行业标准制定计划,但由于制修订工作周期相对较长,直到目前还没有正式标准公布。


当然,锂电材料技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要制修订的标准数量多,并且相关的国外标准很多也是空白,可以借鉴的地方较少,我国的锂电材料标准要以自主制定为主,这也是导致相关标准较少、难以制定的客观原由。


(2)缺乏具有核心专利的自主创新技术标准


电池材料作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的交织范畴,是知识产权密集区,也是标准用途的凸显区。现有标准全部为电池材料产品及相关探测、分解办法等规范性质的标准,其中基本没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没有将专利与标准有效结合。倘若我们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谋划建立标准和知识产权优点,发挥专利与标准对新兴产业的支撑与引领用途,就很有可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发展先机。


(3)标准中缺少安全性能要求


考虑到锂电池的加工、使用遍及国民经济各范畴,因此,要对锂电池的安全性做严格要求。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除与制造工艺有关外,还受到材料本身的影响。现有标准只规定了材料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等基本指标,而缺少在对材料滥用时的安全性考量,这为锂电池留下了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提议。


(1)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主导先进技术标准制定


目前,我国锂电池材料相关标准基本适应了电池材料产业的发展需求,但还不能满足我们成为锂电池材料强国的需求。为此,我们非得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重视以自有技术和知识产权来支撑标准的制定,重视将我国最新的锂电池材料科研、产业化和其下游产品锂电池及电动车等示范运行的成果转化为标准。


此外,我们还要敢为人先,有些标准要先驱先试,坚持标准的自主制定,促使科技工作与标准化工作的融合,并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我们的标准要能够引领世界锂电池材料行业发展,促使产品提升,促使技术进步。


(2)将安全性要求纳入材料标准中,并与电池产品的使用情况相适应


应尽快将安全性测试要求纳入电池材料的标准中,例如:正极材料标准应考量材料的热稳定性、氧化性等指标。另外,标准的安全性测试要与锂电池产品的使用情况相适应。目前,锂电池大致划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两大类,例如:3C产品、储能电站所用锂电池属于能量型,而电动工具、电动车辆用锂电池可归为功率型。这两类产品在材料要求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相同的安全前提下,其标准的实验办法乃至要求都可能不同,提议分别制定能量型和功率型锂电池材料安全标准。


(3)合理规划,完善标准体系


锂电池材料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标准制定工作应遵循规划导向、自主制定的原则开展,逐步建立起一个结构合理、指标先进、适应需求的锂电池材料标准体系。现有的电池材料标准也有了十几项,但是体系还不完整,仍需逐步完善。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