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1.电解液的浓度
比较分解了两种浓度的电解液对锂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声明,在3-4.3V,45mA/g的电流密度下,采用1mol/L的电解液,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4mAh/g,而采用3mol/L的电解液,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7mAh/g。在倍率性能、循环性能方面,采用1mol/L的电解液组装的电池分明优于采用3mol/L的电解液组装的电池。同时,EIS分解指出,采用3mol/L的电解液增大了电池的阻抗,导致电池性能的恶化。
2.电解液量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滴加很少的电解液充放电曲线不正常,充电容量远大于其他值,放电容量远小于其他值。容量随着电解液量的新增而新增,容量最好的锂电池是隔膜刚好浸润。可见电解液量不够,正极片浸润不充足,隔膜未浸润,导致内阻偏大,容量发挥较低。电解液量的新增有利于充足利用活性物质的容量。由此说明,电池容量与电解液量有较大关系,电池容量随着电解液量的新增而新增,但最后基本趋于恒定。
3.电解液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随着倍率的新增容量差别更分明,电池的循环性能变差。电解液量较少,导电率降低,循环后内阻增大快,加速电池局部电解液的分析或挥发,是电池循环性能的恶化速度逐渐加快。电解液过多导致电芯的副反应也相对新增,产气量较多,导致电芯的循环性能下降。再者电解液过量也浪费。由此可见电解液量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影响非常分明。
4.电解液量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
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好紧要是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鼓壳和爆炸。电池爆炸的其中一个原由就是注液量达不到工艺要求。当电解液量过少时,电池内阻大,发热多。温度升高导致电解液迅速分析产气,隔膜融化,造成电池气胀短路爆炸。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