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影响锂电池循环寿命的因素解析

2021-04-26 ryder

1锂电池结构及原理简介


电池紧要由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体和电池外壳组成,正负极材料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上脱嵌下来通过电解液经隔膜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在锂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负极和电解液的相界面上能够形成一层钝化膜。它在电极与电解液之间起到隔膜用途,是电子绝缘体却是锂离子的优良导体,锂离子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性,因此这层钝化膜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简称SEI膜[1]。锂电池充放电电极反应[2]为:


2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影响


在电池设计过程中,材料的选择是最紧要的因素。不同的材料性能特性不同,所研发的电池性能也有差距。正负极材料匹配的循环性能好,电池的循环寿命才会长。在配料方面,要留意正、负材料的添加量。一般来说,设计装配过程中一般要求负极容量相对正极过量一些,倘若不过量,在充电过程中负极会析出锂,形成锂枝晶从而影响安全性。负极相对正极过量太多,正极可能过度脱锂,造成结构坍塌。


电解液在电池可逆容量的影响上也是十分紧要的因素。电极材料脱、嵌锂离子的过程始终是与电解液相互用途的过程,这种相互用途对电极材料的界面状况和内部结构的变化有紧要影响[3]。在与正负极材料相互用途的过程中电解液会损耗,另外在电池化成形成SEI膜和预充电时,也会消耗部分电解液,因此电解液的种类和注液量也影响着电池寿命。


锂电池的制造工艺流程紧要包括:正负极配料、涂布、制片、卷绕、入壳、注液、封口、化成等。在电池加工过程中,对每一步的流程都要求非常严格。任何一个流程没有控制好都有可能影响电池循环性能。


在正负极配料过程中,应留意粘结剂的添加量、搅拌速度、浆料的浓度、温湿度,并保证物料能够分散平均。


在涂布过程中,在保证电池高比能量前提下,合理控制正(负)极涂覆量,适当减小电极厚度有利于降低电池衰减速率[4]。涂布后的极片还要用辊压机进一步压实,适宜的正极压实密度可以增大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小内阻,减小极化损失,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卷绕时,卷成的电芯应紧密、不松散[5]。隔膜和正负极卷得越紧,内阻越小,但卷得过紧时会造成极片与隔膜湿润困难,致使放电容量变小;卷得太松会使极片在充放过程中发生过度膨胀,增大了内阻,降低了容量,缩短了循环寿命。


3电池材料老化衰退的影响


锂电池充放电循环的过程即为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在正负极材料之间来回脱嵌、移动的过程。在锂电池循环过程中,除在正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外,还存在大量副反应。倘若能将锂电池的副反应降至低水平,使锂离子通过电解液始终能顺畅地往返于正负极材料之间,就能使锂电池的循环寿命得以新增。


锂离子从正极移动到负极必然经过倾覆在碳负极上的SEI膜,SEI膜的好坏笔直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国外学者对电池材料老化衰退的研究比较早,特别是对SEI膜的研究比较深入。紧要的研究办法是通过电池寿命试验数据并结合电化学表征手段来分解电池材料的稳定性和衰退机制[6]。


SEI膜的稳定性对电池的稳定性有紧要影响。SEI膜不稳定容易析出锂金属,会导致负极活性材料快速衰退,形成稳定SEI膜的锂电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储存超过4年[7]。D.Aurbach等[8]拆解循环后的钴酸锂电池,通过SEM、XRD等试验对正负极片进行分解,将容量衰退紧要归因于负极SEI膜继续消耗Li+以及正极LiCoO2和HF形成的LiF界面膜等不可逆的副反应。P.Ramadass等[9]通过描述充放电循环过程中负极SEI膜继续上升引起的锂离子损失的过程,建立了容量衰退模型。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