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氢燃料动力电池和锂电池有哪些差别?

2021-04-26 ryder

氢燃料动力电池锂电池分解


近几十年虽然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电动车,但其占比仍旧很低,尚不足1%,核心就在于过往的电动车都违反了能量密度提升这个能源变革的主线逻辑。哪怕是最新一代的锂电池车,其能量密度极值也惟有汽油的1/40,行业自然迟迟无法出现10倍速的改进。但燃料动力电池的出现却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其以氢气为原料,基础能量密度是汽油的3倍,电动机的做功效率还是内燃机的2倍,实际密度是汽油的6倍,优点分明。而且从人类过去百年的能源进化史看,其本质上就是碳氢比的调整史,氢含量越高,能量密度越高,将来从碳能源转向氢能源是大势所趋,因此采用氢能源的燃料动力电池无疑更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最有望成为下一代的基础能源。


机动车性能紧要为续航能力、充电/充氢时间、输出功率和安全性等。燃料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远高于锂电池,相应电池容量,快充能力和续航里程就具备了天然的优点,即使是和锂电池的优秀豪车Tesla相比也是大幅领先。但其功率密度不高,最大输出功率取决于辅助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相应最高时速和百公里加速指标和锂电池相差不大。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下文选取目前主流的2L排气量汽油车,对应45度锂电池车和输出功率100KW燃料动力电池车作为分解基准。


能量密度比较


锂电池作为蓄电池的一种,是个关闭体系,电池只是能量的载体,非得提前充电才能运行,其能量密度取决于电极材料的能量密度。由于目前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远大于正极,所以提高能量密度就要不断升级正极材料,如从铅酸、到镍系、再到锂电池。但锂已经是原子量最小的金属元素,比锂离子更好的正极材料理论上就惟有纯锂电极,但能量密度其实也惟有汽油的1/4,而且商业化的技术难度极大,几十年内都无望冲破。因此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受制于理论瓶颈,空间非常有限,最多也就是从目前的160Wh/KG提高至300Wh/KG,即使达到也惟有燃料动力电池的1/120,可谓输在起跑线上。


体积能量密度比较


燃料动力电池的原料氢气紧要缺点就是体积能量密度不高,今朝基本上是采用加压来处理这个问题。按照现行的700个大气压的加压模式,其体积能量密度是汽油1/3。同样跑300公里,燃料动力电池储氢罐体积为100L,重量为30KG,对应汽油车油箱为30L,但电动机体积比内燃机小80L,总体积相差不大。锂电池车分为三元和磷酸铁锂两种主流技术路线,代表公司为Tesla和比亚迪。三元能量密度更高,但安全性差,要辅助的安全保护设备,跑300公里所需的两种电池体积分别为140L和220L,重量为0.4吨和0.6吨,都远高于燃料动力电池。展望将来倘若储氢合金和低温液态储氢技术能够冲破,燃料动力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将分别新增1.5倍和2倍,优点会更为分明。


功率密度比较


燃料动力电池本质上可以理解为以氢气为原料的化学发电系统,因此输出功率比较稳定,为了最大提高放电功率非得附加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如丰田Mirai就是配套镍氢电池。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力系统,其能量来自于外部输入,附加的镍氢电池不要考虑储能的问题,只要5-8度就能满足需求,对电池寿命的要求也不高,在真切工况下的使用限制很少。锂电池虽然理论放电效率很高,但为了不伤害电池寿命,使用限制很多。在洋溢电的情况下不能大倍率放电,快速放电只适用0-80%这个区间。即使如此,以5C倍率放电,试验室中的电池循环寿命也会缩短到惟有600次,真切工况下会进一步降至400次,如Telsa即使最大功率可达310KW,但实际放电倍率也惟有4C。而且锂电池作为能量密度不高的关闭储能体系,高功率放电和高续航里程基本很难兼容,除非大幅提升电池重量。即使Tesla采用了目前能量密度最好的三元电池,其电池包件重量都接近半吨。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