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近几年来,随着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普及,国家先后开展了多次蓝天保卫战行动,行动中发现废铅酸电池中转暂存环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逐步提上国家重点管控日程。国家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纷纷从各自管控的角度出发,出台了一系列的诸如《固废法》、《加工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办法》(国办发〔2017〕99号)、《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执行办法》(国办发〔2017〕26号)、《废蓄电池收集和转移管理制度试点工作办法》等,执行结果显示,理想很完美,实际很骨感,实际与制度出入较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让市场更加无所适从。
废铅酸电池回收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境内年报废铅酸电池600万吨左右,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而我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废铅酸电池100%回收的国家之一,美中不足的是在回收、贮存、处置、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现象,诸如废铅酸电池回收过程中出现的倒酸、私自拆解、私自冶炼等等问题。其根本原由在于废铅酸电池收集暂存环节游离在制度之外,没有监管没有制约。
同时,在废铅酸电池流入市场交易的过程中,由于废铅酸电池产品的特殊性,85%产自于民间,取不到进项税。其它的15%虽来自于产废单位如移动、联通等,但大部分公司只能开具增值税一般发票,亦游离于增值税税收链条之外,灰色利益链条由此出现。废铅酸电池规范再生铅公司一吨铅金属量交税2000元左右,税付较重,而非法回收公司没有税收和环保成本,提高200元已足以撬动整个市场,笔直造就了无序的、恶性的竞争环境。
导致废铅酸电池回收乱象的紧要症结有两大方面,一是收聚集转暂存不规范引发的贮存设施不齐全、原始记录不规范、台账明细不全面、转移联单未办理等问题,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私自倒酸、私自拆解、流向无序、非法冶炼等一系列污染环境问题;二是税收链条不完整而引发的灰色利益链,从而出现了诸如偷逃税款、虚开发票、哄抬价格等问题。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