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离子电池防火策略,使用锂离子电池留意防火

2021-04-25 ryder

锂离子电池防火策略,使用锂离子电池留意防火。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完全融入了人的生活,不管是手机还是电动车,大部分都是用的都是动力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热、燃烧现象,轻者影响主机使用,重者还会烧毁主机引起火灾。据报道,近年来已发生多起因锂离子电池发热燃烧引起的家庭火灾事故。那么,小编在这里分享一下锂离子电池防火策略,避免引“火”上身。


锂离子电池为什么会燃烧


锂离子电池不同于现用的锰电池和碱性干电池的氯化锌和氢氧化钾水溶电解液,它使用的是有机溶媒,同一般电池相比,离子化倾向强、正负极电压差大,这样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效能。


对于锂原电池来说,原来锂离子电池中的许多材料与水接触后,可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导致发热、燃烧现象。锂离子电池正极的二氧化锰,只沾一小滴水便可出现发热现象。锂离子电池中的氯化亚硫与水接触后,在生成盐酸和二氧化硫的同时释放热能,几种因素使锂离子电池成为生活中的“火种”。而对于手机电池之类的锂电池,由于循环充放电使用,电池内部发生微短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不正确使用造成高温高压,使电解液分析,隔膜破损,而发生泄漏或燃烧的可能。


锂离子电池防火策略


锂离子电池防火需要建立具有战略纵深的多道防线。除了电池内部尽可能使用不可燃或难燃材料让电池具有本质安全性能外,电池外部的第一道防线是戒备发生导致电池过热着火的各种诱因,比如过充、短路、撞击等,这就需要对电气系统进行安全设计。


▲第一道防线


电池内部尽可能使用不可燃或难燃材料让电池具有本质安全性能,而锂离子电池外部则需要对电气系统进行安全设计,戒备发生导致电池过热着火的各种诱因,比如过充、短路、撞击等,这是锂离子电池防火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当第一道防线被冲破后,电池温度升高,监控系统中的温度传感器或气体、烟雾检测器等应及时发现故障并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解决故障,消除火灾诱因。


▲第三道防线


当故障未及时解决、第二道防线被冲破后,电池燃烧(阴燃)已无法避免,此时消防系统要做的是将燃烧限制在发生故障的电池盒(或箱)内,并能隔离相邻的未着火的电池和设备,避免火势张大。由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温度极高,现有的非水系灭火剂如气体、干粉无法将电池温度迅速降下来,灭火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将电池防火目标设定为控火,是一种比较实际的方案,技术经济性较强。


如果控火失败火情张大,对人员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则需要启动在车内安装的固定式水基灭火系统或等待消防队来灭火。


使用锂离子电池留意防火


●储存/运输安全


有些危险是和解决电池本身相关的危险。在大多数情况下,电池机械损伤可能会成为引发热失控事件的最高风险因素。对电池的解决不当可能导致其受到挤压或刺破损坏,由此可能导致电解质材料的泄露或短路。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热失控并发生火灾和/或爆炸。


当锂离子电池散装储存在瓦楞纸板箱中时,锂电池的早期灭火和冷却对于正确保护设施是必要的。用于其他类型高危险产品和材料的现有保护处理方案,可以有效保护大批量存储的锂电池。


●培训


由于锂离子电池对其使用单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提议将相应培训纳入风险管理战略中去。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这些电池可能带来的神奇性危害。拥有大量锂离子电池的公司应与专家合作开发相关培训,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确保附加安全保护措施。这些培训可能涉及电池危害意识问题,或可能包括更具体的情境培训,这种类型的训练将有助于保护生命和财产。


●标准操作程序


有效的电池标准操作程序(SOP)包括指挥电池的运输和接收,解决,日常使用,存储和其他功能的过程。合适的电池标准操作程序(SOP)将涉及电池整个寿命周期的各个方面。这些程序为电池的安全使用和操控提供了基础,也是开发有效的风险管理流程的起点。


●紧急应和程序


在大多数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火灾不应当像一般火灾一样解决。其燃烧特性和有毒副产物释放成分都不相同。相应组织可以通过适当的评估确定其风险级别,并创建应急应和程序。应密切留意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以及制造商和分销商提出的其他提议。这些文档规定了适当的储存,解决和应急应和的可行方法。需要留意的是,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的提议通常波动比较大,有时是非常不同的。


锂离子电池技术虽然是一种强大的工具,但是也有其自身缺点。合适的规划,存储和操作培训将有助于有效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总之人们在使用锂离子电池时一定要留意防水、防高温、防潮湿。各种主机停用后,应取下锂离子电池置于干燥、低温处妥善保管,以防止和避免因锂离子电池使用不当而引起家庭火灾事故的发生。另外,也要避免锐物刺穿锂离子电池。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