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锂离子电池组加工工艺流程,电池组结构设计

2021-04-25 ryder

锂离子电池组加工工艺流程,电池组结构设计。锂离子电池组结构设计,是整个电池组系统设计中极为紧要的一环,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占用时间最多的一环。锂离子电池组的加工流程每个加工厂家的不是很一致,客观地讲,锂离子电池组加工工艺流程分为三大工段,一是极片制作,二是电芯制作,三是电池包装。


  锂离子电池组加工工艺流程


从简单的一颗电芯到锂离子电池组的加工过程也是相当复杂,需要多道工序,一点不比电芯的制造过程简单。


1.上料


将电芯传送到制定位置,机械手自动抓取送入模组装配线。


2.给电芯洗个澡—等离子清洗工序


对每个电芯表面进行清洗。这里采用离子清洁,保证在过程中的污染物不附着在电芯底部。为什么要采用等离子清洗技术?原由在于,等离子清洗技术是清洗办法中最为彻底的剥离式清洗方式,其最大优点在于清洗后无废液,最大特点是对金属、半导体、氧化物和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等都能很好地解决,可实现整体和局部以及复杂结构的清洗。


3.将电芯组合起来—电芯涂胶


电芯组装前,需要表面涂胶。涂胶的作用除了固定作用之外,还能起到绝缘和散热的目的。高精度的涂胶设备以及机械手协作,可以以设定轨迹涂胶,同时实时监控涂胶质量,确保涂胶品质,进一步提升了每组不同电池模组的一致性。


4.给电芯建个家—端版与侧板的焊接


电池模组多采用铝制端板和侧板焊接而成,通过机器人进行层压和端板、侧板焊接解决。


5.线束隔离板装配


焊接监测系统准确定位焊接位置后,绑定线束隔离板物料条码至MES加工调度管理系统,生成单独的编码以便追溯。打码后通过机械手将线束隔离板自动装入模组。


6.完成电池的串并联—激光焊接


通过自动激光焊接,完成极柱与连接片的连接,实现电池串并联。


7.下线前的紧要一关—下线探测


下线前对模组全性能检查,包括模组电压/电阻、电池单体电压、耐压探测、绝缘电阻探测。标准化的模组设计原理可以定制化匹配不同车型,每个模块还能够安装在车内最佳适合空间和预定位置。


电池组结构设计


锂离子电池组结构是指将多个电芯,电池保护板,电池辅料,电池连接件,电池盒外壳通过空间想象做出来或者通过3D软件绘图设计出来,最终实现和想象中一样的PACK电池组结构,PACK电池组结构包括新能源动力电池组结构设计,EV纯电动动力电池组结构设计,电动车PACK电池组结构方案,18650电池组结构设计,聚合物电池组结构设计方案等。


锂离子电池组结构PACK设计涉及到许多层面:比如机械结构设计,要考虑强度,抗震,散热/加热,防水,防尘等;要考虑电气设计,要考虑安规,EMC安规等;还要考虑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设计,要考虑过冲,过放,过温,测试精度,电池均衡等,要确保电池安全可靠都是要经过合理设计和市场印证的。


锂离子电池组内部结构原理都是比较复杂的。由此可见,锂离子电池组加工工艺流程各个加工环节都与产品质量、安全性有紧密的联系,锂离子电池加工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要从严、从细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提升锂离子电池组产品安全性能。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