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电池知识
锂离子、磷酸铁锂、锰酸锂、新能源
“作为科创板排头兵,杭可科技也将顺应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紧跟国家对智能化装备产业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加工、销售体系,为锂电池制造商提供智能化的后解决加工线,引领锂电行业设备的发展方向,争创全球知名智能化锂电装备提供商。”杭可科技董事长曹骥表示。
有36年技术积累的锂电设备龙头杭可科技,成为了科创板的“旗手”和“新兵”。
杭可科技专注锂电后段工艺设备,搭乘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东风,市占率已高达近20%。据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内部人士解析,锂电加工分为前段、中段、后段三个环节,其中后段笔直决定电池性能,且在设备端也存在分明的技术门槛。以杭可科技核心后端产品充放电设备为例,具有技术含量高、定制化属性高等特点,毛利率近两年均保持在50%以上。
在成功登陆科创板之际,杭可科技董事长曹骥在媒体对话中,就市场关注的行业热点和公司问题进行了探讨。
行业仍存在两大不足
对于锂电池后解决系统行业,曹骥谈了自己的认知。他认为,该产业发展至今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实现功能,今朝关注更多的是设备的精度、充放电的安全性、电池产品的一致性、加工过程的节能环保。
这也是将来锂电池后解决设备要努力的方向,即向着高精度、高效率、系列化、节能环保以及全自动加工线方向发展,以满足下游锂电池对大容量、大功率、高性能、高稳定性等需求的不断增长。
不过单就现阶段而言,曹骥指出,国内锂电池后解决设备存在两大不足。一方面是单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高,很多设备为手动操作或半自动操作;另一方面是物流的自动化水平不高,电芯在充电、放电、静置、测试时,需要人工取、放及搬运。
全自动化成必然选择
为什么全自动化对于后解决设备至关紧要呢?曹骥解释称,全自动化不仅能保证加工工艺,还能使制造的电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保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性能,提升系统的整体运转效率,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厂房设备以及人工的投入。
“如今,政府部门也日渐意识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紧要性”,曹骥解析道,“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我国锂离子电池制造业目前阶段位于初级智能和恒定智能之间,且锂离子电池均匀良率已接近90%。”
回应市场两大质疑
身处智能制造与科创浪潮中,市场也不乏有一些质疑杭可科技客户结构以及研发投入的声音。
曹骥回应,杭可科技自设立以来便一直重视研发工作,逐步增加研发投入,在过去四年间研发费用占当期收入比例始终均保持在5%以上,且研发人员配置占比也高达20%。虽然2018年研发经费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较2016年、2017年略偏低,但这主要是因为2018年营业收入增长较快,导致占比出现了小幅下降。
此外,杭可科技也就客户倾覆进行知道释。曹骥称,目前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中,公司与比亚迪、国轩高科、天津力神、孚能科技、比克动力、亿纬锂能等主要动力电池加工商均保持了良好合作。
同时,公司的境外将来方向广阔,不仅与韩国LG于2017年起开展了动力电池范畴的合作,与松下、三星SDI的动力电池合作也已开始。目前虽只处于样机评估探测阶段,但将来仍有机会获得订单,打开境外动力电池市场。
锂电国产化必将催生新需求
曹骥还对国内锂电池行业以及杭可科技均进行了展望。
曹骥表示,国产锂电池已逐步从进口替代走向国际市场,这必然将会催生新的设备需求。技术层面上,近年来锂电池正极材料从磷酸铁锂向三元锂电转变趋势已十明显显,重叠国家对锂电池加工的能量密度的提高,锂电池行业将被提振发展。而从技术面来看,自动化和智能化无疑是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关键一步,后解决工序的自动化加工将是必然选择。
作为科创板排头兵,杭可科技也将顺应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紧跟国家对智能化装备产业的政策导向和支持,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加工、销售体系,为锂电池制造商提供智能化的后解决加工线,引领锂电行业设备的发展方向,争创全球知名智能化锂电装备提供商。
声明: 本站所发布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自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